大腿内侧根部刺痛时,不少人会下意识揉一揉,可其实这可能是髋关节在发出健康预警。临床数据表明,大概每3个成年人里就有1个经历过髋关节相关疼痛,其中1/5的人因为误判病因耽误了治疗。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三种常见髋关节疾病的识别要点。
髋关节滑膜炎:关节的“内膜感冒”
髋关节里的滑膜组织如果被过度运动、外伤或者感染刺激,就会引发炎症。此时滑膜细胞会分泌过量关节液,让关节腔压力升高,患者常常觉得腹股沟像被带子勒着一样牵拉疼,活动时疼痛还会顺着大腿内侧往上窜。研究发现,久坐人群的发病率比经常运动的人高了近一半,这和关节液循环不畅有直接关系。
股骨头坏死:静默的骨质“塌方”
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很特殊,长期喝酒、乱用量激素或者血管有问题,都可能导致供血不足。骨细胞缺氧死亡后,股骨头会慢慢出现细小断裂,最终结构塌陷。临床观察显示,早期症状往往是走路时大腿根部有点酸胀,拍片子能看到骨头有微小裂痕。流行病学数据表明,30-50岁男性的发病率是女性的3倍多。
髋关节骨关节炎:软骨的“岁月留痕”
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会慢慢磨损、掉屑。当软骨碎片跟着关节液流动时,可能刺激周围组织长出骨刺,这些骨性增生会卡住关节间隙,引发疼痛。研究证明,体重指数(BMI)超过28的人患病风险明显更高,减肥能有效缓解症状。
遇到大腿根部疼痛时,建议遵循“三要三不要”原则:要记清楚疼痛的发作规律(比如什么时候疼、疼多久);要对比两边关节的活动范围有没有差异;要理一理最近的运动习惯;不要盲目热敷按摩,不要自行吃药止痛,不要继续做负重运动(比如爬山、蹲起)。看病时要重点说三个情况:疼痛有没有窜到膝关节?晚上会不会更疼?上下楼梯时痛感有没有变化?
预防髋关节问题要做好“三个方面”:运动选游泳、骑车这类对关节冲击小的项目;饮食多吃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比如深海鱼、亚麻籽);生活里别久坐超过1小时,每坐1小时要起来动一动。研究显示,规律做关节松动训练能改善滑膜液循环。
特别要注意:如果关节有卡住的感觉,或者走路一瘸一拐,一定要及时做髋关节影像学检查(比如X线、核磁)。早诊断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耽误就诊可能会增加手术风险。
髋关节健康需要长期关注,定期“保养”比出了问题再补救管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