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参与!一起打好基孔肯雅热防蚊‘保卫战’
2025-07-17 09:40:01阅读时长3分钟1202字
近期,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出现了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截至目前累计确诊478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且均为轻症病例。这种病由基孔肯雅病毒通过伊蚊传播,和登革热症状相似,但既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疫苗。在高温多雨的季节,蚊媒活动频繁,传播风险也跟着升高了。所以,咱们得把个人防护和环境治理结合起来,一起应对这场疫情。
基孔肯雅热究竟有多“厉害”?
- 病毒传播路径揭秘:基孔肯雅热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像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来传播,不过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染。这种病毒在非洲、东南亚、印度洋岛屿以及中国的广东、浙江、云南等地都有流行。这些年,输入病例引发过本地传播,但还没形成稳定的自然传播链。
- 临床表现与潜在风险:感染后,典型症状有突发高热,体温能达到39 - 40℃,还有关节剧烈疼痛,特别是手足小关节,另外还会出现皮疹、头痛、肌肉痛等症状,一般会持续3 - 7天。要特别注意的是,超过50%的患者会有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关节疼痛,部分人还会发展成慢性关节炎。少数重症患者可能并发脑膜炎、肝损伤等,所以一旦有症状,得赶紧就医。
- 疫情高发背后的原因: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白红莲提醒大家,高温多雨季节是蚊虫活动的高峰期,也是疫情高发的时候。这次疫情集中在城乡结合部,可能是因为积水容器、绿化带这些伊蚊孳生地没清理干净。
如何打好这场防蚊“保卫战”?
- 官方防控措施与挑战:当地政府已经行动起来,开展了灭蚊行动,像清理积水、投放灭幼蚊剂、喷洒杀虫剂等,还通过社区宣传普及防蚊知识。不过,目前防控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居民防蚊意识不够,部分区域积水清理不彻底。
- 家庭环境治理秘籍:家庭防蚊灭蚊可以分步骤来。首先每周要翻盆倒罐,清除花盆托盘、废弃容器里的积水;水生植物可以改成沙土种植,或者3天换一次水;长期积水的地方要投放灭幼蚊剂;还要清理绿化带、建筑工地等隐蔽的孳生地。广东省卫健委建议的“翻、清、刷、药”四步法,大家一定要记牢。
- 个人防护实用攻略:个人防护有多种方法。物理防护可以穿长袖长裤、使用蚊帐;化学防护可以用含避蚊胺DEET成分的驱蚊剂;环境防护可以安装纱窗纱门,减少黄昏黎明时段外出。孕妇、儿童、老年人等易感人群要加强防护,户外活动后要及时检查皮肤。
患病后该如何应对?
- 早期症状快速鉴别: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流感有相似之处,但关节疼痛是它的显著特征。如果突然高热,还伴有多关节疼痛,要马上就医,并且主动报告近期旅行史、蚊虫叮咬史和接触史。
- 居家护理与风险预防:发热的时候要多补水、进行物理降温,但别用酒精擦浴。关节疼痛时可以热敷或者遵医嘱用药缓解,不过别过度活动。就算退烧了,也要留意关节症状,持续疼痛超过2周,要复查排除慢性化风险。
- 疫苗与药物研发情况:目前还没有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疫苗和特效药,不过全球已经有数种候选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中国科研团队也在加强病毒变异监测,为未来防控提供依据。 基孔肯雅热作为输入性蚊媒传染病,防控起来比较复杂。目前,个人防护是最有效的防御手段。大家要把防蚊行动常态化,雨季来临前主动清理家居环境,形成“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防控网络。未来,我们还得通过科技创新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加强跨境联防联控,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疾病扩散风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