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引起的异常出汗,其实是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如果在不热、没活动的情况下总出汗,还伴有体重变轻、心跳变快,就得留意是不是甲状腺功能出问题了。甲亢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分泌太多,导致全身代谢亢进,会影响多个系统的功能。
甲亢患者多汗主要和两个原因有关。一是代谢太快:甲状腺激素是管身体基础代谢的“开关”,如果分泌太多,身体的能量消耗会一下子变快。有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每多1微克/分升,基础代谢率就会上升6%到10%。代谢快了,身体产的热就多,只能靠多出汗来散热。据临床观察,大概78%的甲亢患者会有多汗的情况,这种出汗是一直的、全身都有,和天气热不热没关系。二是自主神经太“兴奋”:甲状腺激素会让交感神经更容易被激活,身体里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也会变得更敏感,这样一来,汗腺分泌的次数就变多了。尤其是情绪波动或压力大的时候,出汗会更厉害,患者常会说手心、脚心出汗变多,有的还会晚上睡觉盗汗。
甲亢的表现因人而异,典型的三个症状是心跳快(安静时每分钟超过100次)、体重下降(6个月内掉了超过5%的体重)、脖子变粗(甲状腺肿大)。但现在研究发现,30%到40%的患者症状不典型,比如情绪不好、手抖或者月经乱了。老年人更容易得“淡漠型甲亢”,症状是没力气、不想吃饭这些不明显的表现,容易被忽略。
诊断甲亢要一步一步来。首先查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如果结果低于正常下限(一般小于0.1毫国际单位/升),再查游离甲状腺素(FT4)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确诊后要做甲状腺彩超,看看腺体大小(正常小于25毫升)和血流情况。要注意的是,检查前别剧烈运动,不然甲状腺激素会暂时升高,影响结果准确性。
治疗甲亢得根据个人情况制定方案。抗甲状腺药物能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适合轻症患者或者手术前的准备;放射性碘治疗用射线破坏甲状腺里的滤泡细胞,得找专科医生评估能不能做;手术主要用于脖子压迫症状明显或者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不管选哪种治疗方法,都要定期查甲状腺功能,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管理可以做三级监测:每天测基础体温(甲亢患者常超过37.2℃)和脉搏;每周称体重,如果一周内体重变化超过1公斤要注意;每个月看看、摸摸脖子有没有变粗。饮食上要控制碘的摄入,每天别超过150微克,尽量少吃海藻类食物比如海带、紫菜。
上班的人要特别关注甲亢对工作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没治疗的甲亢患者,注意力集中时间比健康人短35%,做精细动作的协调性下降20%。规范治疗3到6个月后,大部分人的神经心理功能会明显改善。如果总觉得工作效率下降,还老出汗,要赶紧去查甲状腺功能。
总的来说,甲亢引起的异常出汗不是小问题,可能是身体在提示甲状腺功能异常。如果出现没原因的多汗,还要结合体重变化、心跳快慢、情绪状态等表现,及时去医院做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后规范治疗,日常做好监测和饮食管理,多数人能把病情控制好,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