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每天早上起来,前额或者脸颊像压了块东西,闷闷的钝痛,还伴着鼻塞——要是这种情况持续超过12周,可得警惕慢性鼻窦炎在“搞事情”。其实临床数据显示,约32%的慢性头痛患者存在鼻窦结构异常,这类头痛常被误当成偏头痛或紧张性头痛,没往鼻窦炎上想。
为什么鼻窦炎会引发晨起头痛?
鼻窦是鼻子周围四组含气的空腔,正常情况下,里面的分泌物能通过纤毛的“摆动”顺利排出去。但如果窦口因为黏膜水肿、天生结构异常(比如鼻中隔偏曲)或者过敏反应堵了,纤毛的清除功能就会下降,慢慢变成细菌滋生的“温床”。晚上平躺着睡觉的时候,窦腔里的分泌物排不出去,攒了一晚上;早上起来一直立,分泌物开始流动,刺激窦壁的神经末梢,就引发了典型的晨起头痛。有研究发现,窦腔里的积液每多1mL,头痛的程度可能会加重一点。
这些典型症状要留意
慢性鼻窦炎引发的头痛,往往有“专属特征”:
- 时间规律:头痛持续超过12周,早上起来1-2小时最疼,活动活动(比如走走、洗漱)后会慢慢缓解;
- 分泌物和鼻塞:老流黄绿色的脓鼻涕,单侧鼻子堵得慌,还可能闻不到气味(嗅觉减退);
- 连带症状:如果是上颌窦炎,可能会扯着牙疼;额窦炎的话,前额会有肿胀感;
- 危险提示:如果还伴着持续低热(37.3-38.5℃)、脸按上去疼或者听力下降,可能是感染扩散到邻近部位了,得重视。
怎么确诊是不是鼻窦炎?
现在确诊慢性鼻窦炎,主要靠这几种方法:
- 影像学检查:多排CT冠状位扫描是首选,能清楚看到窦口和鼻腔通道有没有堵;
- 鼻内镜+细菌培养:用鼻内镜看看鼻腔内部情况,再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明确是什么细菌在“作怪”;
- 嗅觉评估:2022年的指南还加了这一项,用专门的嗅棒测试,帮着早点发现嗅神经有没有损伤。
应对鼻窦炎引发的头痛,这样做
治疗一般是“组合拳”,根据病情选不同的方法:
-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用抗生素(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鼻用激素或黏液促排剂,具体用法遵医嘱;
- 物理治疗:用37℃的等渗生理盐水洗鼻子,每天2次,能清掉60%以上的致病微生物;还有负压置换治疗,每周3次,改善窦口通气,有效率能到78%;
- 手术干预:如果是鼻中隔偏曲这类天生结构问题,可能需要做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这种手术尽量保留正常组织,术后复发率低于8%。
居家护理记住这5点
除了医院治疗,居家护理也很重要:
- 调整睡眠姿势:睡觉的时候把床头抬高15-20厘米,减少分泌物在鼻腔里“堵着”;
- 控制室内湿度:家里湿度保持在40%-60%,可以用湿度计盯着,太干或太潮都不好;
- 吃对食物:多吃点含Omega-3的食物,比如深海鱼(三文鱼、鳕鱼)、亚麻籽,能帮助抑制炎症因子;
- 热敷缓解:每天3次面部热敷,用40℃左右的热毛巾敷10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闷痛感;
- 记好头痛日记:把每次头痛的发作时间、疼得有多厉害(比如“像被砸了一下”“闷闷的”)、有没有伴随症状(比如鼻塞、流鼻涕)写下来,复诊的时候给医生看,能帮着调整治疗方案。
这些情况要立刻去医院!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别犹豫,马上就诊:
- 突发剧烈头痛,还伴着视力模糊或看东西重影;
- 持续高烧超过39℃,或者出现意识模糊、嗜睡;
- 嗅觉突然完全丧失,连醋、香水都闻不到; 这些可能是眶周蜂窝织炎、硬脑膜外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的信号,耽误不得!
其实鼻窦炎相关的头痛,不是“单一原因”导致的,需要多维度评估——比如结合症状、检查结果、生活习惯。只要规范治疗,82%的患者在3个月内症状会明显改善。如果你的头痛持续超过12周,建议尽早做鼻窦CT检查,别一直当成偏头痛“扛着”。做了手术的患者,要坚持6个月的阶梯式治疗(比如慢慢减药),定期复查鼻内镜,这样能把复发率控制在5%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