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频繁"闹情绪"?警惕肠易激综合征的隐形困扰!

健康科普 / 身体与疾病2025-10-27 10:39:27 - 阅读时长3分钟 - 1055字
系统解析反复腹痛腹泻的常见功能性疾病——肠易激综合征,从病理机制到综合管理方案,提供科学应对策略,帮助建立肠道健康防护体系,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状态。
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胃肠病腹痛胃肠动力肠道菌群压力调节饮食调整内脏敏感消化系统疾病生活质量改善
肠道频繁"闹情绪"?警惕肠易激综合征的隐形困扰!

不少人反复出现腹痛、腹胀,做了胃肠镜却没发现器官有病变,这时候要警惕可能是得了肠易激综合征(IBS)。它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全球约每10个人中就有1个受其影响,而且城市居民的患病率普遍比农村高。

IBS的发病和多重生理机制有关:一是肠道神经系统太敏感,会把正常的消化过程当成疼痛信号;二是肠胃动力紊乱,要么推进性蠕动变慢,要么收缩不协调;三是肠道菌群结构改变,可能影响短链脂肪酸代谢;四是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失衡,导致“脑-肠轴”的信号传递出问题。另外,约三分之二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IBS的症状每个人不太一样,主要有这几个特点:一是腹部不舒服的位置模糊,多在下腹或左下腹,排完便症状会缓解,这是比较典型的表现;二是排便习惯会变,有时候腹泻,有时候便秘,或者两者交替出现;三是腹胀和吃饭关系明显,还常伴有早饱、嗳气(打饱嗝)之类的消化不良表现。一般来说,症状严重程度和心理压力正相关,常有“工作日加重、休息日缓解”的规律。

要改善IBS症状,需要从饮食、行为、医疗等多方面综合管理:

饮食干预

可以试试低FODMAP饮食(暂时限制容易发酵的碳水化合物摄入);记食物日记,找出自己吃了会不舒服的食物——像豆类、洋葱、碳酸饮料这些都是常见诱因;每天要吃够25-30克膳食纤维,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行为调节

学会管理压力,比如正念冥想、渐进式肌肉放松都能帮着调节身心;作息要规律,每天固定时间吃饭、排便,维持肠道生物钟稳定;每周做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游泳这类有氧运动,能改善胃肠动力。

医疗干预

如果需要用调节胃肠动力的药物,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遵循个体化原则;选益生菌最好先做肠道菌群检测,优先考虑双歧杆菌等对肠道有益的菌种;如果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可以考虑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

长期管理

建议患者自己监测症状,通过记录排便日记、饮食日志分析触发因素。上班的人可以试试“工间活动计划”,每工作1小时起来走5分钟或做伸展运动。临床研究显示,坚持3个月综合管理方案,65%的患者症状评分能降低40%以上。

最后要强调的是,如果出现持续体重下降、消化道出血(比如大便带血)等警示症状,一定要及时做结肠镜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确诊IBS的患者建议每年做1次胃肠功能检测,动态了解疾病进展。

IBS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会影响生活质量,只要坚持综合管理,大部分人的症状都能得到缓解。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的症状触发因素,规律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毕竟肠道的“情绪”,需要我们慢慢“安抚”。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