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大便带血,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慌。其实这种情况不全是大病——可能是痔疮这类良性问题,也可能是肠道肿瘤的信号,得靠专业检查才能分清。
便血特征能帮你初步找“出血位置”
想大致判断哪里出血,先看大便的样子:
- 大便表面沾着鲜红色的血,大多是直肠或肛门附近的问题(比如痔疮);
- 暗红色的血和大便混在一起,可能是结肠中间或更靠上的位置出血;
- 要是大便既有黏液又有脓血,还总觉得拉不干净,得警惕肠道肿瘤破坏了肠黏膜。
肠道肿瘤主要分“良性”和“恶性”两种
肠道里的肿瘤不是都致命:
- 良性的比如肠息肉——息肉表面的血管很脆,排便时摩擦容易出血,尤其是腺瘤性息肉,有变成恶性的风险;
- 恶性的就是结直肠癌——肿瘤长得快,血管容易破,早期可能只有一点点“看不见的出血”,后来才会出现肉眼能看到的血便。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一直在上升,40岁以上的人比年轻人更容易得,有家族史的人风险更是普通人的2-3倍。
光看便血不够,这些伴随症状要警惕
如果除了便血,还出现以下情况,千万别大意:
- 排便规律变了:拉肚子和便秘交替,持续超过2周没好;
- 大便形状变了:变成扁的、细条的,或者表面坑坑洼洼;
- 肚子不舒服:一直隐隐作痛、胀得慌,甚至能摸到固定的肿块;
- 全身没力气:半年内体重掉了10斤以上,或者总觉得累。
发现异常,这么做才对
一旦看到大便有问题,按这3步来:
- 立刻去医院:不管是哪种异常,只要持续超过2周,必须检查;就算只发现一次,也最好马上就诊。
- 配合做检查:先做基础的肛门指诊和大便潜血试验(查有没有看不见的血);如果有问题,再做电子肠镜(能直接看肠道,还能取组织做病理);必要时做CT或核磁共振,评估病变范围。
- 提前预防:饮食上每天吃够25克膳食纤维(比如蔬菜、水果、全谷物),每周红肉(猪肉、牛肉等)别超过1斤;40岁以上每5年做一次肠镜,有家族史的30岁就开始;每周凑够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保持健康体重。
别踩“自行止血”的坑
重要提醒:出现消化道问题,绝对不能自己吃止血药!止血药会暂时掩盖症状,耽误肿瘤的早期诊断。所有治疗方案都得听消化科医生的,等病理结果出来再定。
其实早期结直肠癌并不可怕——如果通过规范筛查发现,治疗后5年生存率能超过90%。大家一定要重视肠道健康,定期做专业检查,别等有症状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