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这样护理,7天恢复不发炎!

健康科普 / 治疗与康复2025-11-11 17:51:19 - 阅读时长3分钟 - 1349字
拔牙术后关键护理阶段,通过凝血机制解析、分段护理方案和环境调控策略,指导患者科学实施口腔护理,降低干槽症风险,促进创口愈合,包含3个护理阶段和12项具体操作要点。
拔牙术后护理血凝块稳定口腔卫生维护干槽症预防创口愈合软毛牙刷温盐水冲洗饮食管理疼痛控制感染预防牙槽窝保护术后恢复机械刺激控制凝血功能维护
拔牙后这样护理,7天恢复不发炎!

拔牙后的创口修复,从凝血开始。牙齿拔掉后留下的牙槽窝(牙龈里原来牙齿占据的小窝)形成,血小板会快速和纤维蛋白原结合,先形成初步的止血栓,接着一系列凝血反应启动,最后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这个凝块像一道“生物屏障”,既能挡住口腔里的细菌进去,还能给后面的组织再生搭个“架子”。

这个阶段特别关键,物理刺激很可能把刚形成的血凝块弄破。研究显示,过早漱口或不当清洁会让凝块脱落的风险增加2-3倍。建议术后2小时内别漱口,24小时内吃的东西温度控制在35-40℃(差不多温温的,不烫嘴),这样能让凝血酶保持最好的工作状态。

术后护理四阶段管理

阶段一(24-48小时):温和清洁

  • 用超软毛牙刷(刷毛直径不超过0.15毫米,比普通牙刷软很多),刷头大小不要超过自己牙弓的1/3
  • 用画小圆圈的方式刷,力气要轻,差不多像轻轻碰番茄表面的力度(不超过200克的力)
  • 刷牙时离创口1厘米远,一次刷不超过2分钟

阶段二(48-72小时):渐进式护理

  • 可以用温盐水(35-39℃,和体温差不多)含漱,一天3次,每次30秒
  • 如果需要用含0.12%氯己定的漱口水,一定要先问医生
  • 清洁时如果一直渗血,赶紧停下,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压在创口上止血

阶段三(72小时后):功能恢复期

  • 慢慢恢复平常的口腔清洁,但暂时别用电动牙刷
  • 可以用低浓度的双氧水局部冲洗(按医生说的用)
  • 注意看牙槽窝的愈合情况,正常的话7-10天就能初步长好

阶段四(1周后):全面恢复

  • 可以用平常的方式刷牙,但还是别太用力
  • 慢慢增加食物的硬度,从半流质(比如粥、软面条)过渡到正常饮食
  • 如果突然剧烈疼痛或者嘴里有臭味,要赶紧去医院检查,排除干槽症(一种拔牙后的常见并发症)

饮食管理三维模型

物理维度

  • 食物质地:选纤维短的(不超过2毫米)、蒸煮过的食物,比如蒸南瓜、煮烂的蔬菜
  • 硬度:咬的时候不要太用力,咀嚼压力不超过150牛(差不多咬软面包的力气)
  • 温度:吃之前先试试,食物中心温度35-40℃,温温的最好

化学维度

  • 酸碱平衡:别喝太酸的饮料(pH值低于4.5的,比如很酸的柠檬汁、碳酸饮料)
  • 维持酶的活性:多吃点含锌的食物,比如鳕鱼羹
  • 抗氧化:适量吃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每100克里超过20毫克的,比如橙子、猕猴桃)

生物维度

  • 控制微生物:别喝含糖量超过10%的饮料(比如甜汽水、浓果汁)
  • 补充营养:每天吃的蛋白质不少于1.2克/每公斤体重(比如体重50公斤的人,每天要吃60克蛋白质,相当于100克瘦肉或者2个鸡蛋的量)
  • 补充微量元素:每天钾的摄入量保持在2000-2600毫克(比如多吃点香蕉、土豆)

环境调控三要素

  1. 湿度:家里的湿度保持在50%-60%,太干的话(比如湿度低于50%),创口的水分蒸发会快2.3倍,不利于愈合
  2. 气压:术后3天内别坐飞机,也别做剧烈运动,气压波动超过10千帕的话,可能会让血凝块不稳定
  3. 防细菌:餐具要定期消毒,别吃细菌多的食物(比如没加热透的剩菜、路边摊的生冷食物),如果需要用局部抗菌的东西,一定要听医生的

术后要注意:72小时内局部有点肿是正常的,但如果肿的同时还一直剧痛、嘴里有臭味或者发烧,一定要赶紧去医院。只要按上面的方法护理,85%以上的人7-10天就能初步愈合。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