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3~6个月里没特意减肥,体重却掉了超过10%,得警惕身体可能出了问题。医学上这种“非自愿体重减轻”可能和多个系统的疾病有关,以下五类原因要重点关注。
癌细胞在悄悄“偷”营养
恶性肿瘤导致的体重下降主要是三个原因:癌细胞长得快,会让身体代谢变快,消耗更多能量;肿瘤还会释放一些物质,打乱身体正常的营养吸收和利用;如果肿瘤长在消化道,还会挡住营养吸收的通道。临床数据显示,约60%的消化道肿瘤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就是体重减轻,还常跟着乏力、晚上盗汗这些全身表现。
代谢出问题:糖尿病和甲亢在“搞事情”
糖尿病和甲亢都能导致体重异常下降。糖尿病患者因为胰岛素不好用,身体没法好好利用葡萄糖,只能消耗脂肪和蛋白质来供能;甲亢则会让基础代谢率飙升20%~100%,就像身体里多了个“小暖气”,一直偷偷消耗热量。区分它们也不难:糖尿病通常血糖高,甲亢会心跳快、怕热、脾气急,查甲状腺激素能确诊。
肠胃“不干活”:吃进去的营养没吸收
像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症性肠病这些肠胃病,会让肠道没法好好吸收营养。比如会拉“脂肪泻”——大便里有没消化的脂肪颗粒,看起来油乎乎的;还有的会让蛋白质偷偷漏掉,导致低蛋白血症,比如腿肿、没力气。另外,肝脏不好会影响胆汁分泌(胆汁帮着消化脂肪),胰腺不好会缺消化酶,这些都会让营养没法消化。
情绪不好:压力和抑郁在“耗”身体
长期压力大、焦虑,会打乱身体的“情绪-代谢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要么没胃口吃不下,要么代谢乱了消耗更多。有研究说,30%的焦虑患者会有进食问题,比如吃不下或暴饮暴食;抑郁症患者可能觉得吃什么都没味道,自然吃的少。这种体重下降往往还跟着睡不好、心情差、总提不起劲。
慢性感染:身体在和病菌“打持久战”
像结核病、艾滋病这些慢性感染,会让免疫系统一直处于“战斗状态”,引发消耗性炎症。有研究发现,这种状态下每天要多消耗500~800千卡,相当于多跑了5~8公里。患者通常会有低热、晚上出汗多、炎症指标升高等症状,现在有新的免疫检测方法,能更早发现问题。
出现异常怎么办?五步排查找原因
建议按这五步来:
- 先做“记录员”:每天称体重、记吃了多少,还有有没有乏力、拉肚子这些伴随症状;
- 查基础指标:先做血常规、血糖、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这些基础检查;
- 拍片子:如果有肚子痛、胃口差,可能要做腹部B超、CT或MRI;
- 针对性检查:比如肿瘤标志物,但要结合片子一起看,不能单靠指标;
- 找专科医生:如果初步检查有问题,可能要做胃肠镜、骨髓穿刺这些更深的检查。
要提醒的是:体重异常下降是身体在“报警”,别自己瞎吃营养补充剂或止泻药,没用还可能耽误事。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先排查肿瘤因素更重要。平时规律作息、好好吃饭能预防不少问题,推荐每年做1次全面健康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