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就像一座被三重打击破坏的防御工事:骨髓里的异常细胞大量增殖,挤走了正常造血的空间,导致中性粒细胞(一种帮身体杀细菌的关键免疫细胞)变得很少,连皮肤、黏膜这些“保护墙”也不再完整。这样全方位的防御崩溃,让患者特别容易遭遇感染。
免疫缺陷的三重原因
粒细胞不够用
骨髓被白血病细胞占满后,中性粒细胞的生成会明显减少。当它的绝对值降到0.5×10⁹/L以下时,身体清除细菌、真菌的能力会严重下降。更要警惕的是,有些患者感染时可能不会发烧,这种“隐性感染”更容易被忽略。
屏障破了洞
皮肤、黏膜的完整性很容易受损——比如口腔溃疡的发生率高达70%;肠道屏障变弱后,里面的细菌可能跑到其他部位“作乱”;肺部的纤毛(像“呼吸道清扫工”)运动变慢,防御病毒、细菌的能力也跟着下降。
免疫调节乱了
T细胞(负责抗病毒的免疫细胞)的种类比例会失调,抗病毒能力下降;NK细胞(能杀癌细胞、病毒的免疫细胞)活性只有正常人的40%;体液免疫(靠抗体抗病毒的能力)变弱,打疫苗后的效果也会变差。多重问题叠加,让“机会性感染”(正常人不容易得的感染)特别容易找上门。
多维度防感染
护好口腔
每天用氯己定漱口液漱口,能明显降低口腔感染风险;选软毛牙刷,吃完东西立刻清洁口腔;如果长了溃疡,可以用促进愈合的局部药;定期找牙医清理牙菌斑,避免细菌“扎根”。
护好皮肤
每天用温水洗脸洗澡,皮肤干的地方涂含神经酰胺的保湿乳;皮肤破了要赶紧用抗菌敷料贴上;指甲剪圆,别抓挠皮肤造成小伤口;私处护理用pH值平衡的清洁湿巾,避免刺激。
护好呼吸道
家里的空气净化器要选带高效过滤的,定期换滤芯;流感季节别去人多的地方,出门戴防护口罩;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太干或太湿都容易滋生细菌),每天定时开窗通风。
吃对营养,帮免疫“加油”
蛋白质要够
每天每公斤体重吃1.5克蛋白质(比如50公斤的人每天吃75克),遵循“低菌饮食”——鸡蛋去壳只吃蛋白,水果洗干净削皮;如果吸收不好,可以用短肽型营养粉(更容易被身体利用)。
补对维生素D
要在医生指导下查血清维生素D水平,保持在合适范围;补充维生素D得结合个人情况,听医生的调整量,别自己乱补。
用好益生菌
选有验证的益生菌(比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复合产品);要和抗生素错开时间吃(比如间隔2-3小时),这样才能保证益生菌活着进入肠道起作用。
早监测,早预警
要同时盯着体温和血常规——如果体温异常(比如低烧或高烧),而且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得赶紧去医院;定期做口腔、呼吸道等重点部位的细菌培养,早发现耐药菌;家里的空调、加湿器要定期查微生物,要是查到致病菌,用专业方法消毒。
总的来说,白血病患者的感染防控需要“全方位守好防线”:一边保护皮肤、黏膜这些“物理屏障”,一边靠营养帮免疫细胞“充电”,再通过监测早发现风险。每一步都做细,才能帮身体重新筑起防御墙,降低感染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