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代谢》杂志的研究发现,长期熬夜会让细胞能量代谢的关键物质NAD+辅酶水平明显下降,影响细胞的能量供应;夜间褪黑素分泌规律被打乱,还会干扰细胞的DNA修复机制,增加身体的代谢负担。这种长期的生理压力,需要针对性的营养支持来帮忙调整。
维生素A:帮熬夜族保护眼睛
熬夜时眼睛用得越多,视网膜感光细胞需要的维生素A就越多。美国眼科学会的研究发现,熬夜的人血清里的视黄醇结合蛋白浓度明显升高,这说明维生素A在体内的转运效率变低了。吃的方面,可以每周吃3次深海鱼,或者每天吃半根胡萝卜来补;要注意,预成型维生素A(比如深海鱼里的)比β-胡萝卜素(比如胡萝卜里的)更容易被身体吸收。
维生素D:调整熬夜后的骨骼代谢
熬夜打乱了光照规律,会影响钙的代谢平衡,《骨质疏松杂志》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维生素D3能通过调节身体里的TRPV5通道蛋白,帮着促进钙吸收。建议每周晒150分钟太阳(选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避免强光伤皮肤),再配合吃点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比如每天吃3个蛋黄加85克三文鱼,就能达到差不多的补充量。
B族维生素:维持皮肤稳定的小帮手
《皮肤科学进展》的研究显示,B族维生素一起发挥作用,能很好地调节皮肤的皮脂代谢。比如维生素B2、B3、B5搭配起来,能调整皮肤的油脂分泌,还能减轻炎症反应。建议用“彩虹饮食法”,多吃西兰花(补B9)、牛油果(补B5)、葵花籽(补B6)这些食物。
科学补充有3个小要点
- 补充时间有讲究:维生素A建议早餐后吃,维生素D中午吃比较好,B族维生素最好在晚餐前1小时吃。
- 搭配吃效果更好:维生素D和K2一起吃,能让钙用得更充分;B族维生素一起补(比如复合维生素B)比单独补某一种效果好。
- 别补过了量:维生素A每天最多吃3000微克,维生素D每天不超过4000IU,补多了可能会让身体代谢出问题。
除了营养,还要做好这些
《睡眠医学》杂志推荐从多个方面调整:
- 调整光照:用能调色温的设备,晚上22点后把屏幕色温调到1900K,减少蓝光对睡眠的影响。
- 激活代谢:每工作90分钟,做5分钟抗阻运动(比如举小哑铃、做深蹲),能帮着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 养护肠道:益生菌和膳食纤维一起吃,能帮着调整肠道菌群,让它恢复平衡。
补充营养前,最好先评估一下自己的饮食情况,也可以定期做营养检测。还要特别强调:营养补充代替不了规律作息,只有好好睡觉加上合理吃饭,才能真正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