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饮食有道:保健、防病、应对症状全知道

四季养生四季养生 / 责任编辑:姚篮2024-10-24 15:45:16 - 阅读时长4分钟 - 1842字
秋季饮食调整对保健、预防疾病及缓解秋燥有重要作用。应季食物如石榴、南瓜和莲藕等能增强免疫力;温热滋补食材如鸡肉、羊肉和栗子可预防疾病;冰糖炖雪梨与银耳羹有助于缓解秋燥症状。
营养科
秋季饮食有道:保健、防病、应对症状全知道

随着秋季的到来,天气逐渐转凉且气候干燥,人们的饮食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健康专家指出,秋季饮食与大众的保健、疾病预防、症状应对以及康复有着紧密联系。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会根据身体需求在秋季选择不同食物,家庭餐桌上也常出现传统秋季美食,其中饮食润燥、贴秋膘的合理性、应季食物的保健作用、鸡汤的防病功效以及多食材菜肴的卫生注意事项等都值得探讨。

一、润燥食物

1.冰糖炖雪梨:雪梨有清热降火、润肺生津的作用。制作时,要选新鲜雪梨,去核后切成小块,再根据个人口味加适量冰糖,加入适量水炖煮。炖煮时间大概30分钟到1个小时,直至雪梨变得软糯。这样炖出的冰糖炖雪梨,汤汁清甜,能滋润喉咙,减轻秋燥引起的喉咙干痒、疼痛等症状。

2.蜂蜜柚子茶:制作时,将柚子皮用盐搓洗干净以去除苦涩味,柚子肉剥出备用。把柚子皮切成细丝后焯水,再和柚子肉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和蜂蜜熬煮,煮至浓稠即可。

3.百合银耳羹:把银耳泡发后撕成小朵,百合洗净,一起放入炖盅,加适量水和冰糖,炖煮1 - 2个小时,银耳出胶后就可食用,能滋阴润肺。

二、合理贴秋膘

以红烧肉为例,它是很多人贴秋膘会选择的食物。制作时,要选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先将五花肉切成大小均匀的方块,冷水下锅,加入姜片、葱段和料酒去腥,水开后煮几分钟捞出沥干水分。接着,锅中放少许油,加入冰糖炒出糖色,放入五花肉翻炒上色,再加入生抽、老抽、八角、桂皮等调味料继续翻炒均匀。不过,红烧肉比较油腻,食用量要控制。

对于喜欢吃红烧肉又担心长胖或者肠胃负担重的人来说,可以搭配一些蔬菜。比如西兰花,将其切成小朵,用盐水浸泡洗净后焯水捞出。吃红烧肉时搭配西兰花,既能解腻又能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还有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切成小块后可和红烧肉一起炖煮,既丰富菜品营养,又减少红烧肉单独食用的油腻感。

三、鸡汤预防疾病

1.步骤:首先,鸡的选择很重要,老母鸡或者土鸡是较好的选择。将鸡处理干净后切成适当块状,冷水下锅,加入姜片、葱段和料酒去腥,焯水后捞出。然后把鸡放入炖锅,加足量水,放入姜片、枸杞等食材。若想增加汤的鲜味,可加入一些香菇。炖煮时间要足够长,一般1 - 2个小时,这样才能让鸡肉中的营养成分充分释放到汤中。

2.营养价值:鸡汤中的营养成分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对于老人和小孩等身体比较虚弱的人,在秋季经常喝炖鸡汤可增强抵抗力,减少感冒等疾病的发生几率。此外,还可在鸡汤中加入山药,山药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和鸡汤一起炖煮后,既丰富口感又增加营养。

四、应季水果保健

1.石榴: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族、有机酸、糖类、蛋白质、脂肪以及钙、磷、钾等矿物质。食用时,可将石榴顶部切去,然后沿石榴隔膜划几刀,再轻轻掰开就能轻松吃到石榴籽了。除了直接食用,还可将石榴籽榨汁饮用。石榴汁保留了石榴的大部分营养成分,且口感酸甜可口。石榴对女性有美容养颜功效,丰富的维生素C可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对肠胃不好的人,适量食用石榴也有助于促进消化。

2.柿子:秋季的柿子也是应季水果,柿子含有大量果胶,有良好的润肠通便作用。但食用时要注意,不要空腹食用,也不能与螃蟹等寒性食物一起食用。还有秋梨,除了前面提到的冰糖炖雪梨吃法,秋梨还可做成梨膏。将梨去皮去核后榨汁,然后加入冰糖等辅料熬制,梨膏可润肺止咳。

五、多食材菜肴卫生及肠胃不适应对

对于肠胃不好的人群,在食用如筑前煮等多种食材混合的菜肴时,要注意食材的新鲜度和烹饪的卫生,避免因饮食不洁导致肠胃不适等症状,若出现轻微肠胃不适,可通过饮食清淡、少食多餐等方式帮助康复。

筑前煮是一道多种食材混合的菜肴。制作时,食材新鲜度是关键。鸡肉要选新鲜的,表面无异味且肉质有弹性;魔芋要从正规渠道购买且无变质;藕和胡萝卜也要新鲜饱满。烹饪之前,要将食材清洗干净,鸡肉要充分焯水去腥,藕和胡萝卜要去皮后切成适当块状。

如果肠胃不好的人食用了不新鲜或卫生不达标的筑前煮,很容易出现肠胃不适症状,如腹痛、腹泻等。当出现轻微肠胃不适时,饮食上要做出调整。饮食清淡很重要,可选择米粥这种易消化食物,煮的时候可加入一些红枣增加营养。少食多餐也是有效方法,不要一次吃太多食物,而是分成多次进食,还可喝一些益生菌饮品来调节肠道菌群。

秋季的饮食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润燥食物、合理贴秋膘、食用应季水果、喝炖鸡汤预防疾病以及注意多食材菜肴的卫生等方式,在秋季保持健康。同时,当出现肠胃不适等小问题时,及时调整饮食有助于身体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