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与中青年心梗防控

肥胖成中青年心梗首要风险,如何防控你知道吗?

作者:张熙
2025-09-08 09:20:01阅读时长2分钟865字
心血管科心梗肥胖中青年饮食调整运动计划生活习惯腰围BMI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因子心脏负担睡眠呼吸障碍科学减重内脏脂肪代谢综合征

近期,《欧洲心脏杂志》子刊发布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研究,指出肥胖是中青年心梗首要危险因素。国内2023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35 - 55岁心梗患者中68.5%超重或肥胖,远超高血压和吸烟。45 - 59岁人群急性心梗高发,74.8%患者至少有一种危险因素,肥胖防控迫在眉睫。

肥胖如何成为心梗“加速器”?风险自测你会吗?

肥胖会从多方面加速心梗风险。其一,脂肪代谢紊乱,脂肪细胞释放游离脂肪酸,抑制胰岛素信号,引发糖脂代谢异常,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其二,炎性因子攻击,内脏脂肪分泌IL - 6等炎性因子,破坏血管内皮功能,使斑块不稳定和破裂风险升高。其三,心脏负担加重,肥胖者心脏输出量增加30% - 50%,长期高负荷促使心室肥厚,猝死风险上升。其四,睡眠呼吸障碍,肥胖者夜间缺氧发生率高,加剧心血管应激反应。 风险自测也有标准,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BMI≥24即属超重;BMI≥28且合并血脂异常者需医学干预。

科学减重攻略:饮食、运动与习惯一个都不能少!

饮食调整很关键。要控糖控脂,减少蛋糕、奶茶等精制糖和反式脂肪摄入,用燕麦、豆类等膳食纤维替代。增加优质脂肪选择,多吃深海鱼、坚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降低胆固醇吸收。蛋白质摄入要规范,每日120 - 200克肉类,优先选鱼肉、禽类,减少红肉比例。 运动计划也不可或缺。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如30秒冲刺 + 1分钟慢跑交替,每周2次,能有效燃烧内脏脂肪。抗阻训练,每周3次深蹲、硬拉等复合动作,可提升肌肉代谢率,12周能减少15%内脏脂肪。 生活习惯干预同样重要。睡眠管理上,保证每晚7小时睡眠,23点前入睡,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情绪调节方面,可通过冥想、八段锦等降低压力激素,减少心血管应激。

肥胖合并症协同防控,你做好准备了吗?

肥胖者常伴随“代谢综合征”,对于高血压与糖尿病要共管,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遵医嘱使用药物控制。若夜间频繁憋醒或白天嗜睡,建议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排查睡眠呼吸暂停,必要时使用呼吸机。对于BMI≥27且非饮食运动有效者,可考虑药物(如GLP - 1受体激动剂)或代谢手术(袖状胃切除术)等医学手段,但需严格遵循《中国肥胖防治指南》规范,用药请遵医嘱。 通过腰围、BMI自测风险,结合科学饮食、运动及睡眠管理可降低中青年心梗发病概率,有代谢异常者要及时就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