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资讯 > 健康新闻 > 正文

浙大设立300万“医德基金” 原校长个人捐50万

2013-05-22 08:49:32      家庭医生在线

“我希望每个医生能将心比心,上班就像在给家人看病”

21日,浙江大学116周年校庆之日,82岁的肿瘤专家郑树成为瞩目的明星校友。

不只因为她曾是浙大四校合并前,原浙江医科大学的校长,更是因为她将两年前获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所得的50万元奖金,悉数捐出,昨日设立了“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郑树医学教育基金”。

“奖励的标准就是有责任心,能将心比心的老师、学生和医生。”郑树教授说。

郑树教授于1984年到1996年担任原浙江医科大学校长,校友们犹记得湖滨校区这一方培养医生的摇篮。昨日的基金启动仪式上,记者见到很多来自浙大附属医院的专家教授,他们大多是郑树教授的学生。

如今,82岁高龄的郑树教授,仍坚持在医学前线,在胃肠道、乳腺、甲状腺等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上大展身手,每周两次出诊,带教查房,风雨无阻,并坚持进行科学研究,目前依然有14位博士研究生跟随她学习。

郑树教授说,在传统的医学教育中,有四个字特别有分量,就是“无德不医”,激励大家追求崇高的医德医风。当下,即使医患关系紧张,也应该让大家知道,很多的年轻医生,依然热爱并执着于这份工作,凭一颗真心在为患者服务。好医生、好医学生的典范,应该得到肯定与表彰。

此前,不少校友设立过很多基金,但是,专为医德医风设立的基金,郑树教授在全省开了先河。

郑树教授这一善举得到了各方人士的热情响应,原医大毕业的陈建青校友向基金捐款人民币100万元;丁列明校友捐款100万元;罗建明校友捐款人民币50万元;干月波校友捐出了1000美金,来自浙医二院邵逸夫医院等附属医院的不少医生,自发每人注资1万元……目前,此“医德基金”已超过300万元。

相关阅读:

原浙江医科大学校长:医生是救人不是修机器

“有责任心,能将心比心。”这是82岁老校长郑树心目中的医德标准。

郑树说,有没有责任心,病人是最看得出的。

很多年前,她有个学生,在医院里实习。但是这个学生对病人态度特别好,嘘寒问暖,注重患者的感受。患者有什么不舒服,他很当一回事,帮忙跟上级医生反映沟通,然后再帮患者解决。病人口渴,他甚至还帮忙去打开水。患者都把这个实习医生当“名医”。所以做一个好医生,医德首先要好。

她不同意社会上有些人把看病当作“消费”,认为医疗服务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有很多人性的东西在里面,因为医生是救人,不是修机器。她说,曾经有个年轻医生,碰到了摔倒造成脑出血的孩子,需要紧急做开颅手术。可是,手术开进去,血怎么也止不住,后来一问才知道,孩子的爸爸,是血友病患者,孩子遗传了父亲的疾病,凝血功能非常差。孩子去世了,医生也背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如果当时我多问一句……”几年以后,医生找到了孩子家人,诚恳地道歉:“对不起,是我没做好。”孩子的家人,选择原谅了医生。

医患之间,沟通特别重要。郑树教授常常跟学生说,我希望你们能学会跟患者交流,把他们当家人、亲人。

郑树坐肿瘤科门诊,总能帮助患者卸下包袱回家,尤其是心理包袱。患者有时不信任医生,医生该以什么方式和患者沟通呢?郑树教授的窍门是态度很诚恳地说“如果我的亲人遇到您这样的情况,我会这样建议他……”

这一招,特别管用。

郑树教授说,将心比心,也就是换位思考,把患者当亲人,一定是好医生。

(责任编辑:贝贝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Neil Aaronson: 生存质量量表或能改善医患关系 未来发展四大方向

欧洲在生存质量研究领域发展很早,除了发布多篇研究论文,也研发了生存质量管理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大致分四类,与美国合作建立条目库,以能形成……详细>>

调查称医生压力大更多源于纠纷和患者期望太高

5月27日,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并发布了《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其中201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近七成医务人员不希……详细>>

四川地震伤员赴穗感谢暨大附一院:8年阻隔不了的"医患情"

6月27日,一名四川地震伤员岳强远赴千里,来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暨大附一院),感谢当年救治过他的医生们。8年前,这位13岁、来自四川……详细>>

医生习武是一大笑话 对弥合医患关系起反作用

11月5日,上海华山医院和上海中山医院分别将辖区公安分局教官及跆拳道黑带4段高手请进了医院,教医生如何防身自卫。消息一出,同情医生和谴责……详细>>

医务人员精神状况调查:压力大医患关系绷得紧

山东社科院省情综合研究中心、山东大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从2009年7月起,历时3个月,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山东医务人员精神状况调查”。详细>>

  • 余国攀

  • 夏维林

  • 陈烨

  • 林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