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资讯 > 权威发布 > 正文

毒胶囊事件背后的监管猫腻和腐败行为

2012-05-03 09:18:48      家庭医生在线

  修正已销毁14万盒胶囊 未公布还有多少产品待检(新京报)

  昨日,修正药业发布最新声明称,已销毁三个批次不合格胶囊产品,约14万盒。

  三批不合格胶囊被销毁

  修正药业称,4月30日上午9点30分,在吉林省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局、通化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局的监督下,将召回的所有不合格胶囊产品集中于吉林省通化市长流无公害垃圾场,进行焚烧销毁。

  据悉,此次销毁行动,共销毁三个批次产品,共计138495盒。其中涉及的具体产品和数量为芬布芬批号10657000677799,487盒;酚咖麻敏批号111010,71649盒,批号110114,66359盒。

  “对于检测出的不合格胶囊产品,公司将继续组织销毁行动,决不姑息隐瞒;对于检测后确认合格的胶囊产品,公司将在获得主管部门许可之后,重新组织销售。”修正药业表示。

  目前修正药业还有多少产品待检?最终损失如何估算?记者就这两个问题采访修正药业,截至发稿仍未获回复。

  后续情况将通报

  4月15日的央视报道中,修正药业的羚羊感冒胶囊(批号:100901)被曝光铬含量达到4.44mg/kg,超出国家标准上限2mg/kg。其后国家药监局发布抽检结果显示,公司芬布芬、酚咖麻敏两款产品亦铬含量超标。

  由于修正药业广告宣传语为“良心药、放心药”,“毒胶囊”事件一出,便遭到外界普遍质疑。事发后,公司官方声明并未及时对消费者致歉,又被指缺乏诚意。

  4月19日,修正药业首度对外表示了歉意。昨日,公司又再度致歉称,“对此事件带给消费者、客户、政府及媒体的不便影响,我们深表歉意,并感谢大家的关爱监督。修正在行动,后续进展将及时通报。”

  根据国家工信部“2011年百强医药行业工业企业”排名,修正药业居全国主营业收入第二名。据了解,2010年,公司完成产值16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71亿元。

  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曝光修正药业羚羊感冒胶囊铬含量超标。公司官网一度被黑。

  16日,针对媒体曝光产品铬含量超标,修正药业发布声明,称“如果检查出有任何质量问题,我们愿意接受国家机关的任何处理”。

  19日,修正药业于官网挂出“关于疑似铬超标羚羊感冒胶囊处理进程的通告”,并公开致歉。

  当晚,国家药监局公布抽检名单,羚羊感冒胶囊榜上有名,修正药业的另两款药品批次也出现了铬超标的情况。

  谴责无良企业之余 深挖问题药品背后的监管猫腻(北青网)

  检察机关要积极介入调查、发现职务犯罪线索、严惩贪渎人员。查处只有做到更及时、更透明,才能让人们感受到司法机关打击职务犯罪的决心,才能恢复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信心。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部分省级检察院查处“问题胶囊”事件所涉渎职等职务犯罪工作座谈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邱学强在会上强调,各级检察机关要充分认识“问题胶囊”事件的严重危害,从维护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高度,增强责任感,迅速行动起来,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查处“问题胶囊”事件所涉渎职等职务犯罪,促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央视记者经过八个月的深入调查,揭开了部分药企使用工业明胶冒充食用明胶制造胶囊的内幕,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反响。问题披露之后,行政监管机构迅速开展工作,问题药品被下架和召回,铬超标胶囊被大量扣押和销毁,数家涉案企业被立案调查,多名违法人员被采取强制措施。这些措施虽然最大限度减轻了“问题胶囊”对公众造成的危害,但是,“问题胶囊”所造成的社会心理创伤依然严重。要想恢复社会对医药安全的信心,有关方面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不难注意到,“问题胶囊”事件披露之后,社会上有一种广泛的疑虑:为什么记者能够发现的行业“秘密”,监管部门却始终未曾看见呢?更值得深思的是,在公安系统深入开展“打四黑除四害”,大批黑作坊、黑窝点被摧毁,在社会上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的情况下,“问题胶囊”仍然以其手段之恶劣、祸害范围之广、涉案企业之多,给人们敲响了一记警钟。这种异常的现象提醒我们,食品药品安全的形势依然严峻,职能机构的安全监管依然存在缺陷。如果不能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体系,再强大的刑事打击力度也未必能够肃清“四害”的流毒。

  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监管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美国一所商学院的教授曾经做过一项著名的“普强试验”,这一教学试验经过长期、多次重复,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即商业公司的管理者在明知其产品有害公众健康的情况下,多数人仍会依据利润原则选择继续扩大或延长销售。“普强试验”证明,逐利是商业的本能冲动,企业的商业伦理和管理者的人性良知,都很难与这种本能相抗衡。行政监管的不可或缺由此凸显出来。监管作为一种制衡力量,能够在追求商业利益和保证公众健康之间做出适当的调整。如果监管体系存在缺陷,或者监管权力被赎买,处于信息末端的消费者必然会受到伤害。

  “问题胶囊”事件之所以会发生,当然与企业的无良逐利有关,但行业监管的麻痹与疏漏同样难辞其咎。非法企业利用垃圾炼成工业明胶,再把工业明胶当成食用明胶销售给医药企业,其中存在大量的交易环节,要经过多道监督程序,很难想象所有相关者都被蒙在了鼓里。很可能有人明知产品有假而敞开了大门,也很可能有人放松了质量检查关而听任问题药品流向市场,同样,很可能有人在渎职的过程中获得了黑心钱。这些不作为、乱作为乃至作奸犯科的现象,乃是“问题胶囊”肆虐的根源所在。最高检要求各地把“问题胶囊”所涉职务犯罪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正是要深挖其中存在的监管猫腻,从而把纵容违法行为的监管者绳之以法。

  “问题胶囊”事发之后,涉案企业受到了社会舆论的一致鞭挞,但其中隐含的渎职、贪腐等行为和责任人还没有进入公众视线,还没有被人们所普遍了解。检察机关不仅要积极介入调查、发现职务犯罪线索、严惩贪渎人员,还应及时将情况公之于众。查处只有做到更及时、更透明,才能让人们感受到司法机关打击职务犯罪的决心,才能恢复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信心。也只有这样做,才能让每一个监管者体会到责任之重和渎职之危。

  最高检:坚决查处“毒胶囊”事件背后的腐败行为(新华社)

  最高人民检察院2日召开部分省级检察院查处“毒胶囊”事件所涉渎职等职务犯罪工作座谈会。最高检副检察长邱学强在会议上强调,各级检察机关要加强对“毒胶囊”事件所涉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的审查逮捕和审查起诉工作,力争在短时间内推动查办案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邱学强指出,一要注意从不同的监管环节发现犯罪,在办案中深入了解各监管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要求,查明各部门监管工作情况,依法作出妥善处理,并积极关注问题明胶流向食品行业情况,认真调查食品生产、销售监管环节有无渎职等职务犯罪。二要注意从不同的罪名来考虑责任追究,对“毒胶囊”事件可能涉及的玩忽职守、滥用职权、食品监管渎职等罪名,加强政策法律界限研究,正确区分罪与非罪,准确适用法律,统一执法标准。三要注意深挖权钱交易犯罪问题,强化侦查意识,严肃查处渎职犯罪背后的受贿、参股等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

  在此次会议上,河北等10个省级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局长汇报了当地“毒胶囊”事件的有关情况。

(责任编辑:果果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网友用馒头替代胶囊 专家称药物不可以打开吞服

能剥掉胶囊直接吃药吗?详细>>

修正药业等药厂胶囊铬超标 用皮革下脚料作原料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节目《胶囊里的秘密》。通过记者的相关采访,让受众了解胶囊的秘密到底是什么。详细>>

药监局:媒体送检问题胶囊数据不能作为执法依据

尽管13个药用胶囊产品已经被停止销售和使用,但其是否铬超标依然存疑。详细>>

业内人士爆料:胶囊“涉毒”药企或不止这9家

对于涉事企业的解释,有业内同行表示不认同。详细>>

蜀中制药低价背后:来源成谜 董事长涉假药救灾

4月24日正午,四川盆地的气温渐渐升高。详细>>

  • 黄耀光

  • 刘春丽

  • 肖冠华

  • 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