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肾系病类(TM1)Other specified Kidney system disorders (TM1)
编码SB0Y
关键词
索引词Kidney system disorders (TM1)、其他特指的肾系病类(TM1)、肾瘅(TM1)、阴纵(TM1)、阴缩(TM1)
其他特指的肾系病类(TM1)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持续性肾脏损伤证据:
-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30 mg/g 或 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0 mg,持续≥3个月
-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m²,持续≥3个月
- 排除特定病因:
- 排除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等已明确定义的肾系疾病
- 持续性肾脏损伤证据: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水肿(凹陷性,眼睑/下肢为主)伴尿量减少
- 持续性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
- 肋脊角压痛或叩击痛
- 实验室三联征:
- 蛋白尿(ACR≥30 mg/g)
- 血尿(尿畸形红细胞≥3个/HPF)
- 代谢性酸中毒(HCO₃⁻<22 mmol/L)
- 影像学特征:
- 肾脏超声显示皮质回声增强、皮髓质分界不清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即可初步诊断
- 确诊需满足:
- 必须条件 + ≥2项支持条件
- 或肾活检显示特异性病理改变(如未分类的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
二、辅助检查
-
实验室检查树:
核心检查 ├── 尿液分析(尿常规、ACR、24小时尿蛋白) ├── 肾功能评估(血清肌酐、eGFR、胱抑素C) ├── 电解质与酸碱平衡(血钾、钠、钙、磷、HCO₃⁻) └── 血液学(血常规、铁代谢、PTH) │ ├── 进阶检查 │ ├── 免疫学(ANA、ANCA、抗GBM抗体) │ ├── 感染筛查(HBV、HCV、HIV) │ └── 遗传检测(疑似遗传性肾病时) │ └── 确诊检查 └── 肾活检(光镜/电镜/免疫荧光)
- 影像学检查树:
首选检查 └── 肾脏超声(评估结构) │ ├── 补充检查 │ ├── CT尿路造影(排除梗阻) │ └── 肾动脉Doppler(评估血流) │ └── 特殊检查 └── DEXA骨密度(肾性骨病评估)
-
判断逻辑:
- 尿液检查:
- 蛋白尿+血尿→提示肾小球损伤
- 管型尿→定位肾小管间质病变
- eGFR分期:
- G3a(45-59)→早期干预
- G4(15-29)→准备替代治疗
- 影像学:
- 肾脏缩小+皮质变薄→慢性化标志
- 单侧病变→提示血管性或梗阻性病因
- 尿液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蛋白尿(ACR≥30 mg/g):
- 意义: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标志
- 处理:
- 30-300 mg/g:RAAS抑制剂治疗
-
300 mg/g:加用SGLT2抑制剂
-
eGFR下降(<60 mL/min/1.73m²):
- 意义:肾功能失代偿核心指标
- 分期管理:
- G3a:控制血压/蛋白尿
- G4:评估替代治疗时机
-
代谢性酸中毒(HCO₃⁻<22 mmol/L):
- 意义: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
- 处理:口服碳酸氢钠(目标HCO₃⁻≥22 mmol/L)
-
高磷血症(血磷>4.5 mg/dL):
- 意义:肾性骨病预警指标
- 处理:磷结合剂+限磷饮食
-
贫血(Hb<130 g/L男/<120 g/L女):
- 意义: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
- 处理:
- 铁蛋白<100 μg/L→补铁
- TSAT<20%→静脉铁剂
-
继发性甲旁亢(iPTH>70 pg/mL):
- 意义:钙磷代谢紊乱
- 处理:活性维生素D类似物
四、总结
- 诊断核心:持续性肾脏损伤标志(蛋白尿/eGFR下降)结合排除诊断
- 检查策略:
- 初筛:尿检+肾功能+肾脏超声
- 进阶:免疫学/肾活检(病因不明时)
- 异常值管理:
- 蛋白尿/eGFR→延缓进展治疗
- 电解质紊乱→针对性纠正
参考文献:
- KDIGO 2012慢性肾脏病评估与管理指南
- NKF-KDOQI慢性肾脏病贫血管理指南
-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诊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