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铜绿假单胞菌Antibiotic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编码MG50.8
子码范围MG50.80 - MG50.8Z
关键词
索引词Antibiotic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缩写MDR-PA、XDR-PA
别名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从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伤口分泌物或其他相关标本中分离培养出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 分子生物学检测(如PCR)检出特定耐药基因(如blaKPC、blaNDM等)。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发热(体温≥38℃),常表现为弛张热或稽留热,尤其在血流感染时更为常见。
- 寒战和出汗,尤其是在败血症的情况下。
- 全身不适,包括乏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
- 局部症状: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的局部症状。例如,呼吸道感染可能伴有咳嗽、咳痰(有时为绿色)、呼吸困难等;尿路感染则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及腰痛。
- 流行病学史:
- 近期有医院内接触史,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ICU)、烧伤科等高危区域。
- 接受过广谱抗生素治疗或使用医疗设备(如呼吸机管道、导尿管等)。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原学证据,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
- 血清学抗体滴度显著升高(具体阈值需结合实验室标准)。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胸部X线或CT:
- 异常意义:肺部感染时可见浸润影、实变影或空洞形成,有助于诊断肺炎。
- 超声检查:
- 异常意义:可用于诊断心内膜炎或骨关节感染,显示局部病变,帮助定位感染部位。
- 胸部X线或CT:
-
临床鉴别检查:
- 关节症状评估:
- 异常意义:出现关节红肿、压痛,提示骨关节感染。
- 神经系统症状评估:
- 异常意义:头痛、意识障碍、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症状,提示脑膜炎或脑脓肿。
- 关节症状评估:
-
流行病学调查:
- 暴露史追溯:
- 判断逻辑:明确近期医院内接触史、使用医疗设备史或广谱抗生素治疗史,增强诊断指向性。
- 暴露史追溯: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病原学检查:
- 细菌培养阳性:
- 直接确诊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 分子生物学检测阳性:
- 特异性基因(如blaKPC、blaNDM)检出支持早期或培养阴性病例的诊断。
- 细菌培养阳性:
-
炎症标志物:
- C反应蛋白(CRP)显著升高(>50 mg/L):
- 提示细菌性感染或严重炎症反应。
- 血沉(ESR)升高:
- 非特异性炎症活动标志,需结合其他指标。
- C反应蛋白(CRP)显著升高(>50 mg/L):
-
血常规:
- 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 提示细菌感染可能。
- 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
生化指标:
- 肝肾功能异常:
- 某些情况下,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导致肝肾功能受损,需监测肝酶、肌酐等指标。
- 肝肾功能异常:
-
便常规:
- 白细胞或红细胞阳性:
- 提示侵袭性肠炎,需与其他病原体感染鉴别。
- 白细胞或红细胞阳性:
-
抗药性检测:
- 药物敏感试验:
- 确定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指导临床用药。
- 药物敏感试验: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病原学证据(培养或PCR),结合典型症状及流行病学史。
- 辅助检查以影像学(定位感染部位)和临床评估(关节病变、神经系统症状)为主,避免依赖单一实验室指标。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病原体特异性结果(如抗体滴度、基因检测)。
权威依据:
- 《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指南》
- 《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感染性疾病学会(ESCMID)指南》
- WHO《耐药菌感染管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