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瘢痕,未归类在他处者Scar of skin, not elsewhere classified
编码EH94
关键词
索引词Scar of skin, not elsewhere classified、皮肤瘢痕,未归类在他处者、粘连性皮肤瘢痕、瘢痕、瘢痕NOS、由于瘢痕引起的损形、烧伤引起的皮肤瘢痕、烧伤瘢痕、皮肤烧伤后瘢痕挛缩、创伤性皮肤瘢痕
同义词adherent scar of skin、cicatrix NOS、scar NOS、disfigurement due to scar
缩写皮肤瘢痕NOS
别名疤痕、疤痕疙瘩、增生性疤痕、萎缩性疤痕、瘢痕增生、瘢痕疙瘩、疤痕组织、疤痕体质、疤痕修复、疤痕治疗
皮肤瘢痕,未归类在他处者(EH94)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活检显示胶原纤维排列异常(平行/结节状增生),伴成纤维细胞活化及细胞外基质重塑,可明确瘢痕类型(如瘢痕疙瘩见嗜酸性胶原束)。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创伤或损伤史:明确的皮肤损伤事件(烧伤、切割伤、撕裂伤、手术等),且伤口已完成上皮化。
- 持续性病理性修复证据:
- 瘢痕形成≥3个月,持续存在形态学改变(隆起/凹陷/色素异常)。
- 排除其他特异性瘢痕(如感染性肉芽肿、自身免疫性皮肤纤维化)。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症状阈值:
- 瘙痒(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或疼痛(VAS≥3分)。
- 关节活动受限(活动度减少≥15%)。
- 体征阈值:
- 颜色异常:红斑(Erythema Index>400)或色素脱失(Melanin Index<150)。
- 质地改变:硬度计测量(Durometer>35 Shore A单位)。
- 症状阈值: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影像学评估] A --> C[功能学评估] A --> D[病理学诊断] B --> B1(高频超声-瘢痕厚度测量) B --> B2(MRI-T2信号分析) C --> C1(温哥华瘢痕量表VSS) C --> C2(关节活动度测试) D --> D1(皮肤活检+H&E染色) D --> D2(免疫组化:α-SMA/TGF-β) -
判断逻辑:
- 高频超声:
- 厚度>4mm → 支持增生性瘢痕
- 低回声区伴血流信号 → 提示活动期炎症
- MRI:
- T2高信号 → 水肿/炎症活动(需干预)
- T1增强强化 → 血管增生(瘢痕疙瘩特征)
- VSS量表:
- 评分≥8分(总分13) → 中重度瘢痕需治疗
- 皮肤活检:
- α-SMA阳性率>30% → 肌成纤维细胞活化(预后不良指标)
- 高频超声:
三、实验室参考值
-
血清学指标:
- TGF-β1:
- 参考值:<40 pg/mL
- 异常意义:>60 pg/mL提示成纤维细胞过度活化,需抗纤维化治疗。
- IL-6:
- 参考值:<7 pg/mL
- 异常意义:>15 pg/mL表明慢性炎症状态,建议抗炎干预。
- TGF-β1:
-
组织学指标:
- 胶原I/III比值:
- 正常:2:1~4:1
- 异常:>5:1(增生性瘢痕)或<1.5:1(萎缩性瘢痕)
- MMP-1/TIMP-1比值:
- 参考值:0.8~1.2
- 异常:<0.5提示胶原降解障碍(瘢痕疙瘩特征)
- 胶原I/III比值:
-
功能性指标:
- 经皮水分丢失(TEWL):
- 正常:<15 g/m²/h
- 异常:>25 g/m²/h → 屏障功能受损(需保湿治疗)
- 经皮水分丢失(TEWL):
四、诊断流程总结
- 确诊路径:创伤史 + 持续形态异常 → 病理活检(金标准)
- 辅助分层:
- 超声/MRI评估深度及炎症活动 → VSS量表量化严重度
- 血清IL-6/TGF-β1指导抗炎/抗纤维化决策
- 关键预警值:
- α-SMA>30% + TGF-β1>60 pg/mL → 高进展风险瘢痕疙瘩
参考文献:
- 《瘢痕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
- Fitzpatrick’s Dermatology 9th ed.(McGraw-Hill)
- ICD-11官方文档:EH94类目定义(WHO, 2023更新)
- 《中国临床瘢痕管理指南》(中华烧伤杂志,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