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特发于婴儿或儿童期原发性间质性肺病Unspecified Primary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 specific to infancy or childhood
编码CB04.Z
关键词
索引词Primary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 specific to infancy or childhood、未特指的特发于婴儿或儿童期原发性间质性肺病、特发于婴儿或儿童期原发性间质性肺病、婴儿或儿童期原发性间质性肺病
缩写CB04Z
别名婴儿或儿童期间质性肺病、婴幼儿间质性肺病、儿童期间质性肺病
未特指的特发于婴儿或儿童期原发性间质性肺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确诊:
- 肺活检显示特征性间质改变:肺泡间隔增厚、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化(排除感染性/继发性病因)。
- 需符合《儿童间质性肺病病理诊断标准》(《Pediatric Pulmonology》2018)。
- 基因检测支持(若适用):
- 检出与儿童间质性肺病相关的致病基因突变(如SFTPB、SFTPC、ABCA3、NKX2-1)。
- 组织病理学确诊:
-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核心临床表现:
- 持续性呼吸困难(静息或活动时)伴慢性干咳(≥3个月)。
- 生长发育迟缓(体重/身高低于同龄儿童第3百分位)。
- 影像学特征:
- HRCT显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网状改变或微囊肿形成。
- 功能学异常:
- 动脉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PaO₂<80 mmHg)。
- 年长儿肺功能测试显示限制性通气障碍(FEV1/FVC正常,TLC下降)。
- 核心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确诊需满足以下任一项:
- 肺活检符合特征性病理改变。
- 基因检测阳性+典型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
- 若无病理/基因证据,需同时满足:
- 核心临床表现≥2项。
- HRCT典型改变。
- 排除其他已知病因(如结缔组织病、过敏性肺炎)。
- 确诊需满足以下任一项: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树:
├─ 首选:高分辨率CT(HRCT)
│ ├─ 判断逻辑:磨玻璃影提示活动性炎症,网状影/蜂窝肺提示纤维化
│ └─ 与胸片对比:HRCT敏感性提高30%-50%
├─ 胸片(初筛)
│ └─ 判断逻辑:双肺透亮度降低需进一步HRCT验证
└─ 超声(婴幼儿适用)
└─ 判断逻辑:B线增多提示间质水肿,特异性较低需结合其他检查 - 功能评估树:
├─ 肺功能测试(≥6岁)
│ ├─ 限制性模式:TLC<80%预计值
│ └─ 弥散功能:DLCO<70%提示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 婴儿肺功能检测
│ └─ 潮气呼吸分析:呼气时间延长,流速容积环扁平化
└─ 6分钟步行试验(≥5岁)
└─ SpO₂下降>4%或距离<70%同龄预期值提示功能受限 - 侵入性检查树:
├─ 支气管肺泡灌洗(BAL)
│ ├─ 判断逻辑:
│ │ - 淋巴细胞>25%提示细胞性间质肺炎
│ │ - 中性粒细胞>10%提示急性肺泡损伤
│ └─ 需排除感染(细菌培养/PCR阴性)
└─ 外科肺活检(金标准)
└─ 适应证:无法经无创手段确诊或病情快速进展者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血气分析:
- PaO₂<80 mmHg:提示气体交换障碍,需评估氧疗指征。
- PaCO₂>45 mmHg:警惕呼吸衰竭或通气功能障碍。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
- 淋巴细胞比例>25%:支持炎症性间质病变,需与过敏性肺炎鉴别。
- 嗜酸性粒细胞>5%:提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可能。
-
血清生物标志物:
- KL-6>500 U/mL:提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损伤,特异性>85%。
- SP-D>110 ng/mL:反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代谢异常。
-
基因检测:
- SFTPC基因错义突变:与早发型进行性肺纤维化相关,需家系验证。
- ABCA3基因纯合突变:新生儿期即可出现呼吸窘迫,预后较差。
四、总结
- 诊断核心:组织病理学是金标准,HRCT与基因检测构成重要支持。
- 检查策略:婴幼儿优先无创检查(HRCT+血气),年长儿结合肺功能评估。
- 实验室判读:KL-6/SP-D升高提示疾病活动度,BALF细胞分类指导治疗方向。
参考文献:
-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儿童ILD诊治共识(2013)
-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儿童弥漫性肺病分类指南(2017)
- 《Pediatric Pulmonology》儿童ILD病理诊断标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