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肺部炎症Unspecified Pneumonitis
编码CA7Z
关键词
索引词Pneumonitis、未特指的肺部炎症、非感染性支气管肺炎、非感染性肺炎 [possible translation]、非感染性肺炎、非感染性肺泡炎症
缩写未特指肺部炎症、肺部炎症NOS
别名肺炎-未特指、肺部发炎-未特指
未特指的肺部炎症(ICD-11编码:CA7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确诊:
- 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或外科肺活检(SLB)显示肺泡壁炎性细胞浸润(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为主)、间质水肿及肺泡腔内渗出物,且排除特异性病理改变(如肉芽肿、病毒包涵体等)。
- 影像学-病理学联合诊断:
- 高分辨率CT(HRCT)特征性表现(磨玻璃影+实变影+小叶间隔增厚)联合BALF(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25%或淋巴细胞>15%,且病原学检测阴性。
- 组织病理学确诊: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临床表现三联征:
- 持续性干咳(≥3周)
- 活动性呼吸困难(mMRC评分≥1级)
- 听诊闻及固定性湿啰音
- 影像学证据:
- HRCT显示以下至少2项:
- 双侧弥漫性磨玻璃影(累及≥3个肺叶)
- 非对称性实变影(非肺叶/段分布)
- 小叶间隔增厚伴支气管血管束增粗
- 排除性诊断:
- 通过微生物检测(痰培养/PCR/血清学)排除细菌/病毒/真菌感染
- 通过自身抗体谱(ANA/ANCA/RF)排除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炎
- 临床表现三联征: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实验室炎症标志物:
- CRP > 20 mg/L 且 ESR > 40 mm/h
- BALF中CD4+/CD8+比值<0.8(提示非感染性炎症)
- 肺功能损伤:
- DLCO(一氧化碳弥散量)< 70%预计值
- FVC(用力肺活量)< 80%预计值
- 风险因素关联:
- 近期职业粉尘暴露史(≥6个月)
- 使用肺毒性药物史(如胺碘酮/甲氨蝶呤)
- 实验室炎症标志物:
-
阈值标准:
- 确诊需满足"金标准"中任一项
- 临床诊断需同时满足所有"必须条件"
- 高度疑似需满足2项"必须条件" + ≥2项"支持条件"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项目树] --> B[初筛检查] A --> C[病因鉴别检查] A --> D[严重度评估检查]
B --> B1[胸部X线] B --> B2[血常规+CRP+ESR] B --> B3[痰涂片/培养]
C --> C1[高分辨率CT HRCT] C --> C2[自身抗体谱 ANA/ANCA/RF] C --> C3[血清GM试验/β-D葡聚糖] C --> C4[支气管镜+BALF分析]
D --> D1[动脉血气分析] D --> D2[肺功能检查] D --> D3[6分钟步行试验] D --> D4[超声心动图]
判断逻辑:
- 初筛检查:
- X线发现弥漫性阴影时升级至HRCT;痰培养阴性可初步排除感染
- 病因鉴别检查:
- HRCT中磨玻璃影为主→提示非感染性炎症;实变影为主→需强化感染排查
- BALF淋巴细胞>25%→提示过敏性肺炎;中性粒细胞>50%→提示急性吸入损伤
- 严重度评估:
- PaO₂<60 mmHg + DLCO<50%→需重症监护
- 6MWD<350m→提示功能性残疾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炎症标志物:
- CRP > 50 mg/L:提示急性炎症活动,需警惕继发感染
- ESR > 100 mm/h:提示慢性炎症持续,需评估免疫抑制剂使用指征
-
BALF分析:
- 中性粒细胞 > 40%:高度提示化学性/吸入性损伤,需立即终止暴露源
- CD4+/CD8+ < 0.5:指向过敏性肺炎,需环境过敏原筛查
-
肺功能指标:
- DLCO < 60%预计值:表明肺泡-毛细血管膜破坏,预后不良标志
- FVC年下降率 > 10%:提示疾病进展,需调整免疫治疗方案
-
血清学检查:
- KL-6 > 1000 U/mL(涎液化糖链抗原):提示Ⅱ型肺泡上皮损伤,特异性>85%
- SP-D > 200 ng/mL(表面活性蛋白D):反映肺泡损伤程度,监测治疗反应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组织病理或HRCT-BALF联合诊断,需严格排除感染/自身免疫病
- 辅助检查按阶梯推进:影像学初筛→HRCT定性→支气管镜/BALF定因→肺功能定量
- 实验室异常需动态监测:CRP/ESR评估炎症活动度,DLCO/KL-6判断肺实质损伤进展
参考文献:
ATS/ERS《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诊断指南》(2022)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非感染性肺炎诊疗共识(2023)
WHO ICD-11临床实践指南(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