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真菌性肺炎Other specified Fungal pneumonia
编码CA40.2Y
关键词
索引词Fungal pneumonia、其他特指的真菌性肺炎、其他真菌引起的晚发性肺炎
缩写IPFI
别名真菌性肺炎、肺念珠菌病、肺曲霉病、肺隐球菌病、肺孢子菌肺炎
其他特指的真菌性肺炎(CA40.2Y)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下呼吸道标本(BALF、肺组织活检)培养分离出特定真菌(如荚膜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等),需结合菌落形态学和分子鉴定(如MALDI-TOF MS)。
- 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特征性真菌结构(如酵母细胞、假菌丝、内孢子),需经六胺银染色或PAS染色确认。
- 分子生物学检测(PCR/二代测序)检出特定真菌的核酸序列。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支持条件(临床与宿主因素):
- 宿主高危因素:
- 免疫功能低下状态(HIV CD4<200/μL、实体器官移植、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3周)。
- 基础疾病:糖尿病(HbA1c>9%)、COPD(FEV1<50%预计值)、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 影像学特征:
- 胸部CT显示单发/多发结节伴晕轮征(侵袭性真菌病典型表现)、空洞形成(壁厚≥2mm)或楔形实变影。
- 血清学证据:
- β-D-葡聚糖(G试验)>80 pg/mL(连续2次阳性)或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0.5(曲霉属特异性)。
- 宿主高危因素:
-
阈值标准:
- 确诊:满足任意一项必须条件。
- 临床诊断(无病原学证据时):需同时满足以下三项:
- 宿主高危因素
- 影像学典型表现
- 血清学标志物阳性+对抗真菌治疗有效(症状/影像改善)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真菌性肺炎评估] --> B[影像学检查] A --> C[病原学检测] A --> D[血清学检测] B --> B1(胸部X线) B --> B2(高分辨率CT) C --> C1(痰液/肺泡灌洗液培养) C --> C2(肺组织活检) C --> C3(真菌PCR/NGS) D --> D1(G试验) D --> D2(GM试验) D --> D3(特异性抗体检测) -
判断逻辑:
- 胸部高分辨率CT:
- 晕轮征(早期侵袭性感染):需在发病72小时内完成检查,敏感度>80%。
- 空气新月征(恢复期标志):出现时间晚于晕轮征(约2-3周后)。
- 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
- GM试验阳性(cutoff>0.5)+培养阴性时,需排除曲霉定植可能。
- 灌洗液直接镜检发现45°分枝菌丝提示曲霉,直角分枝提示毛霉。
- 分子检测:
- 广谱真菌PCR阴性可排除90%以上真菌感染,但需结合临床表现。
- 胸部高分辨率CT: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病原学相关检测:
- G试验阳性(>80 pg/mL):
- 提示念珠菌/曲霉/肺孢子菌感染,但隐球菌/毛霉感染常为阴性。
- 假阳性见于输注白蛋白/球蛋白、血液透析患者。
- GM试验阳性(>0.5):
- 对侵袭性曲霉病特异性>90%,但需排除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导致的假阳性。
- G试验阳性(>80 pg/mL):
-
炎症标志物:
- CRP>100 mg/L:提示细菌合并感染可能,需加做降钙素原(PCT)鉴别。
- LDH>500 U/L:常见于肺孢子菌肺炎(PCP),需结合BALF六胺银染色。
-
免疫状态评估:
- CD4+T细胞<200/μL:需排查HIV感染或血液系统疾病,此类患者易发生播散性感染。
- IgG<5 g/L:提示体液免疫缺陷,需评估荚膜组织胞浆菌抗体水平。
-
影像学量化指标:
- 肺部病灶体积增加>25%(72小时内):提示感染快速进展,需升级抗真菌治疗。
四、总结
- 诊断核心:病原学证据(培养/分子检测)为金标准,宿主因素与影像特征为重要支持。
- 检查策略:免疫功能低下者优先选择BALF联合检测(GM+PCR+培养),组织活检适用于局灶性病变。
- 结果解读:需综合血清学、影像与临床疗效,警惕定植与感染的鉴别。
参考文献:
- IDSA《真菌感染诊疗指南》(2024修订版)
- ESCMMID《侵袭性真菌病实验室诊断共识》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真菌性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