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产时出血Other specified Intrapartum haemorrhage

更新时间:2025-06-19 06:08:10
编码JA42.Y

关键词

索引词Intrapartum haemorrhage、其他特指的产时出血
缩写CTCB、CTC-B
别名产时其他特指出血、分娩时其他特指出血、产程中其他特指出血

其他特指的产时出血(JA42.Y)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直接观察+手术探查
      • 分娩过程中目视确认异常阴道出血(>500ml/24h)
      • 手术探查发现特定病因(如宫颈血管畸形、子宫肌瘤出血灶)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标准)

    • 出血量阈值:分娩过程中累积出血量 ≥500ml(剖宫产≥1000ml)
    • 排除常见病因
      • 无胎盘早剥(超声排除)、无前置胎盘(产前超声证实位置正常)
      • 无子宫破裂(术中探查子宫完整性)
    • 病因关联性
      • 存在特定病因(如凝血功能异常、宫颈血管畸形、子宫肌瘤)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临床表现
      • 突发鲜红/暗红色阴道出血(70-90%病例)
      • 伴随休克体征(HR>100次/分,SBP<90mmHg)
    • 实验室证据
      • Hb 24h内下降 ≥2g/dL(50-70%病例)
      • PT/APTT延长 >1.5倍正常值(凝血障碍病例)
    • 影像学证据
      • 超声/MRI显示局灶出血灶(如肌瘤内血流信号)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 B[实验室检查] -- > B1[血常规] -- > B2[凝血功能] -- > B3[生化指标] -- > B4[血型交叉配血]

A -- > C[影像学检查] -- > C1[超声] -- > C2[多普勒血流] -- > C3[MRI]

A -- > D[病因专项检查] -- > D1[血管造影] -- > D2[组织活检] -- > D3[遗传凝血因子检测]

判断逻辑:

  1. 实验室检查层级

    • 初筛:血常规(Hb动态监测)→ 凝血功能(PT/APTT)→ 纤维蛋白原
    • 异常时升级
      • Hb↓ + PT延长 → 查DIC全套(D-二聚体、FDP)
      • 持续出血 → 紧急交叉配血
  2. 影像学检查层级

    • 首选:床旁超声(评估宫腔积血/肌瘤位置)
    • 疑难病例
      • 多普勒超声(血管畸形血流信号) → MRI(肌瘤/腺肌症精准定位)
      • 活动性出血 → 血管造影(栓塞治疗前评估)
  3. 病因专项检查

    • 疑似血管畸形 → 血管造影(金标准)
    • 疑似肿瘤 → 术中组织活检
    • 凝血障碍家族史 → 因子VIII/IX/vWF检测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正常参考值 异常意义 处理建议
血红蛋白 (Hb) ≥11 g/dL <9 g/dL:重度失血 → 需紧急输血 输注RBC 2-4单位
血小板 150-400×10⁹/L <100×10⁹/L:凝血功能障碍风险 → 备血小板 血小板<50×10⁹/L时输注
纤维蛋白原 2-4 g/L <1.5 g/L:DIC高风险 → 需替代治疗 冷沉淀10U或纤维蛋白原浓缩物
PT/APTT PT:11-13s APTT:25-35s 延长>1.5倍:凝血因子缺乏/抗凝剂影响 维生素K/FPP/FFP输注
D-二聚体 <0.5 mg/L >5 mg/L:提示纤溶亢进/DIC 结合临床启动DIC治疗方案
乳酸 0.5-2.2 mmol/L >4 mmol/L:组织灌注不足 → 休克进展 快速补液+血管活性药物

四、诊断流程关键点

  1. 即时干预优先:出血>500ml时同步启动诊断与复苏("30分钟原则":建立两条静脉通路+血制品准备)
  2. 病因导向检查
    • 子宫收缩尚可 → 查凝血功能/血管畸形
    • 子宫软如袋状 → 排除宫缩乏力
  3. 重症预警指标
    • Hb 24h内降幅>4g/dL + 乳酸>4mmol/L → 提示持续活动性出血
    • 纤维蛋白原<1g/L + PT>20s → DIC高风险需ICU支持

参考文献

  • FIGO《产后出血管理指南》(2022)
  • ACOG《产科出血实践公报》(2023)
  • WHO《产科急诊临床手册》(2021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