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非压迫性血管性脊髓病Unspecified Non-compressive vascular myelopathies

更新时间:2025-06-19 04:35:59
编码8B43.Z

关键词

索引词Non-compressive vascular myelopathies、未特指的非压迫性血管性脊髓病、非压迫性血管性脊髓病
缩写NCSM
别名Non-Compressive-Spinal-Marrow-Disease、Unspecified-Non-Compressive-Vascular-Disease-of-the-Spinal-Cord

未特指的非压迫性血管性脊髓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脊髓MRI影像学特征
      • 急性期(<48小时)DWI序列显示脊髓高信号伴ADC值降低
      • T2加权像可见脊髓条状高信号(长度≥3个椎体节段)
    • 血管造影排除压迫因素
      • 全脊髓血管造影(DSA)无动静脉瘘、血管畸形或外部压迫证据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急性神经功能缺损:突发运动/感觉障碍(24小时内达峰)
    • 血管分布特征性表现
      • 感觉分离(痛温觉缺失+深感觉保留)
      • 与脊髓血管供血区一致的神经平面
    • 影像学支持:MRI排除肿瘤/炎症等非血管性病变
  3. 支持条件(强化诊断证据)

    • 临床表现阈值
      • 自主神经障碍(尿潴留/便秘)持续>24小时
      • 肌张力进行性增高(脊髓休克期后)
    • 实验室指标
      • D-二聚体 >0.5 mg/L(提示血栓形成倾向)
      • 脑脊液蛋白 >0.8g/L(排除感染性病变)
    • 危险因素
      • 基础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病史)
      • 抗凝治疗史或血液高凝状态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1(脊髓MRI) A --> B2(全脊髓DSA) B1 --> C1[DWI/ADC序列] B1 --> C2[T2加权像] B1 --> C3[增强扫描] B2 --> D1(动脉系统评估) B2 --> D2(静脉系统评估) A --> E[实验室筛查] E --> F1(凝血功能) E --> F2(炎症标志物) E --> F3(脑脊液分析)

判断逻辑

  1. 脊髓MRI
    • DWI高信号+ADC降低→急性缺血(敏感性95%)
    • T2条状高信号→脊髓梗死范围判定(需≥3节段)
    • 无强化效应→排除肿瘤/炎症(特异性90%)
  2. 全脊髓DSA
    • 动脉期血流中断→动脉源性梗死
    • 静脉期滞留→静脉血栓形成
  3. 实验室组合
    •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高凝状态支持
    • 脑脊液细胞数正常+蛋白↑→符合血管性病变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凝血功能

    • D-二聚体 >0.5 mg/L:提示血栓形成或栓塞事件,需启动抗凝评估
    • 抗凝血酶III <70%:遗传性血栓倾向标志,需基因检测
  2. 脑脊液分析

    • 蛋白 0.8-1.2 g/L:血脊髓屏障破坏征象,区别于感染(>1.5g/L)
    • 细胞数 <50×10⁶/L:排除病毒感染/脱髓鞘疾病
  3. 炎症标志物

    • hs-CRP >5 mg/L:提示血管内皮炎症活动
    • ESR >30 mm/h:需排查系统性血管炎
  4. 特殊抗体

    • 抗磷脂抗体阳性: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可能
    • ANCA阳性:提示血管炎性脊髓病亚型

四、诊断流程要点

  1. 急性期优先:MRI-DWI应在症状出现24小时内完成
  2. 鉴别关键
    • DSA排除动静脉瘘(最常见误诊病因)
    • 脑脊液细胞数鉴别感染/炎性脱髓鞘
  3. 治疗关联
    • D-二聚体持续升高→需长期抗凝治疗
    • MRI显示出血性转化→禁用抗血小板药物

参考文献

  • 《脊髓血管疾病诊疗规范》(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2023)
  • ESO指南:Non-traumatic spinal cord ischaemia(Eur Stroke J 2023)
  • 《Adams and Victor's Principles of Neurology》(12th ed.)
  • NIH/NINDS:Vascular myelopathy diagnostic criteria(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