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原发性抽动或抽动障碍Other specified Primary tics or tic disorders
编码8A05.0Y
关键词
索引词Primary tics or tic disorders、其他特指的原发性抽动或抽动障碍、短暂性发声抽动、短暂性发音抽动、成人型抽动症、痉挛性眨眼综合征、眼睑抽动、眼轮抽动
缩写OTPTD、其他特指原发性抽动障碍
别名其他特指抽动障碍、特殊类型抽动症
其他特指的原发性抽动或抽动障碍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临床观察确认的抽动症状:
- 至少存在一种运动抽动(如眨眼、耸肩)或一种发声抽动(如清嗓声、咳嗽声),症状持续≥1年(缓解期≤2个月)。
- 症状不符合Tourette综合征、慢性运动/发声抽动障碍或短暂性抽动障碍的诊断标准。
- 排除继发性病因:
- 神经系统检查排除药物诱发(如兴奋剂)、代谢性疾病(如Wilson病)、感染后遗症或神经退行性疾病。
- 临床观察确认的抽动症状:
-
支持条件(临床特征依据):
- 抽动特征:
- 症状具有波动性(注意力集中时减轻,应激时加重)和可抑制性(可短暂自主控制)。
- 成人型病例常伴前驱感觉(局部压迫感/痒感),抽动后缓解。
- 共病证据:
- 存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强迫障碍(OCD)或情绪障碍的临床证据。
- 神经影像学支持:
- fMRI显示基底节-丘脑-皮层环路功能连接异常(敏感性70-80%)。
- 抽动特征:
-
阈值标准:
- 符合所有"必须条件"即可确诊。
- 若症状不典型,需额外满足≥2项"支持条件"。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体系] --> B[核心诊断检查] A --> C[鉴别诊断检查] A --> D[共病评估检查]
B --> B1(临床行为观察量表) B --> B2(YGTSS评分) B --> B3(抽动日记记录)
C --> C1(脑电图 EEG) C --> C2(头部MRI) C --> C3(铜蓝蛋白检测)
D --> D1(ADHD评定量表) D --> D2(Y-BOCS强迫量表) D --> D3(贝克抑郁量表)
判断逻辑:
-
核心诊断检查:
- YGTSS量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
- 总分>25分提示中重度抽动,需结合病程确认亚型。
- 抽动日记:记录频率/强度波动,鉴别心因性运动异常。
- YGTSS量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
-
鉴别诊断检查:
- 脑电图(EEG):
- 出现癫痫样放电(如Rolandic区棘波)提示癫痫性肌阵挛。
- 头部MRI:
- 基底节异常信号(如铁沉积)需排除神经变性病。
- 脑电图(EEG):
-
共病评估检查:
- ADHD评定量表:
- 注意力项评分>6分需启动共病干预。
- fMRI功能连接分析:
- 辅助运动区-壳核连接减弱>15%支持抽动障碍诊断。
- ADHD评定量表: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神经生化检测:
- 脑脊液高香草酸(HVA)↓:
- 多巴胺代谢降低(参考值:30-60 ng/mL),提示多巴胺能调节失衡,需调整多巴胺受体调节剂剂量。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15 μmol/L):
- 叶酸代谢障碍标志,建议补充B族维生素。
- 脑脊液高香草酸(HVA)↓:
-
免疫学检测:
- 抗基底节抗体阳性:
- 提示自身免疫参与(阳性率5-10%),若伴近期感染史可试验性免疫调节治疗。
- 抗基底节抗体阳性:
-
基因检测:
- SLITRK1/HDC基因罕见变异:
- 发现致病突变可确认遗传病因,指导家族遗传咨询。
- SLITRK1/HDC基因罕见变异:
-
血常规/生化:
- CK轻度↑(150-500 U/L):
- 反映肌肉过度收缩,需监测肌溶解风险。
- CK轻度↑(150-500 U/L):
四、诊断流程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临床行为观察(YGTSS+抽动日记)及排除继发病因。
- 关键辅助:fMRI功能连接分析>EEG>血清铜蓝蛋白。
- 实验室价值:
- 基因检测用于遗传咨询
- 神经生化指标指导药物选择
- 免疫指标仅适用于特定亚型
参考文献:
- DSM-5-TR(美国精神医学学会, 2022)
- 《欧洲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杂志》抽动障碍诊疗共识(2023)
- WHO ICD-11临床实施指南(2024更新版)
- 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AN)抽动障碍评估指南(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