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孤立性染色体5q缺失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with isolated del(5q)

更新时间:2024-10-12 14:01:01
编码2A36

关键词

索引词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with isolated del(5q)、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孤立性染色体5q缺失、5q-综合征
同义词5 q- syndrome
缩写MDS-5q-
别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5q缺失、5q-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q-综合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孤立性染色体5q缺失(2A36)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1. 贫血

    • 持续性贫血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常有乏力、面色苍白、活动后心悸、气短等症状。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贫血(90%-100%)。
  2. 一般症状

    • 乏力、面色苍白、活动后心悸、气短等常见症状,由于贫血导致的组织缺氧引起(80%-90%)。
  3. 脾脏肿大

    • 部分患者可见脾脏轻度肿大,可能与代偿性髓外造血有关(30%-50%)。

其他可能症状

  1. 出血倾向

    • 少数患者可出现轻度出血表现,如皮肤瘀点、鼻出血等,与血小板功能异常相关(10%-20%)。
  2. 感染

    • 严重的感染较少见,但部分患者可能因中性粒细胞减少出现反复感染(10%-20%)。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1. 血液学改变

    • 主要表现为大细胞性贫血(MCV > 100 fL),血小板数量通常正常或增高(70%-80%),白细胞计数多正常。
  2. 脾脏肿大

    • 脾脏轻度肿大,肋缘下通常不超过3厘米(30%-50%)。
  3. 巨核细胞异常

    • 骨髓中可见小巨核细胞(分叶减少或单核样巨核细胞),伴红系病态造血(80%-90%)。

非典型体征

  1. 肝脾肿大

    • 肝脏肿大罕见,若出现需警惕合并其他疾病(<5%)。
  2. 淋巴结肿大

    • 非常罕见,需与继发性MDS或白血病转化鉴别(<5%)。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1. 血液学检查

    • 贫血:大细胞性贫血为主,可能伴血小板增多(70%-80%)。
    • 骨髓涂片:原始细胞比例低于5%,无Auer小体(WHO诊断标准)。
  2. 染色体分析

    • 孤立性del(5q):第5号染色体长臂缺失(5q31-33区域),不伴其他克隆性染色体异常(诊断必需条件)。
  3. 分子生物学检测

    • 基因缺失:5q31-33区域包含RPS14、miR-145/146a等关键基因缺失(100%)。
  4. 影像学检查

    • 脾脏超声/CT:约1/3患者显示脾脏轻度增大(长径<15cm)(30%-50%)。

注:以上信息基于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2016)、NCCN指南(2023)及《血液病学》(第8版)总结。临床表现需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确诊依赖骨髓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