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部位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 primary site
编码2B5C
关键词
索引词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 primary site、原发部位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子宫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子宫峡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缩写ESS、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别名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子宫肉瘤、子宫恶性间质瘤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XA1LK7 阴道
XA9BM1加特纳管XA3A69处女膜XA46V2阴道穹窿XA4AH3阴道口XA1QK0 卵巢
XA6FA5卵巢皮质XA44X6卵巢髓质XA99N3 子宫
XA3FR4子宫内膜基质XA5WW1子宫颈XA9DM0子宫内膜腺体XA5229子宫体XA7F09子宫峡部XA3QZ2子宫腔XA8QA8子宫内膜XA3V49子宫底XA0KR7子宫结缔组织和其他软组织XA3Z33子宫内口XA7Z73宫颈管XA9HG1子宫旁组织XA2LU5子宫肌层组织病理
XA2LU5子宫内膜间质肉瘤,NOSXA2LU5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高级别XA2LU5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低级别临床表现
XA2LU5慢性癌痛严重度
XA2LU5III期XA2LU5I期XA2LU5IV期XA2LU5II期其他严重度2
XA2LU5C 区域性疾病XA2LU5A 缓解/病愈XA2LU5D 远处疾病XS05 B 局部疾病
XS0E局部局限期XS67局部晚期原发部位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原发部位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是一种起源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恶性间叶性肿瘤,主要原发于子宫体,极少数病例可原发于宫颈或卵巢。根据组织学分化程度,分为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分化良好)和高级别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该肿瘤多见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偶见于年轻女性,属于罕见的子宫恶性肿瘤,占所有子宫恶性肿瘤的1%以下。
病因学特征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 遗传因素:多数病例为散发性,但部分患者存在染色体易位(如JAZF1-SUZ12基因融合),提示分子遗传学异常可能参与发病。
- 激素影响: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在部分肿瘤中呈阳性表达,提示激素信号通路可能影响肿瘤生长。长期无对抗雌激素暴露(如未生育、晚育或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可能与发病风险增加有关。
病理机制
-
组织起源:
- 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起源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由形态均一的梭形细胞构成,细胞异型性低,核分裂象较少(通常<10/10 HPF),常伴有特征性螺旋小动脉样血管。
- 高级别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显示显著细胞异型性、核分裂活跃(≥10/10 HPF),缺乏低级别肿瘤的典型血管结构,且常伴有坏死。
-
生物学行为:
- 低级别肿瘤生长缓慢,局部浸润性强,晚期可发生远处转移(如肺、骨),但总体预后相对较好。
- 高级别肿瘤侵袭性高,早期易转移至腹腔内脏器或远处器官,预后差。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异常子宫出血(绝经后出血或月经紊乱)是最常见症状,其次为盆腔疼痛或压迫感。部分患者因肿瘤增大可触及下腹包块。
- 晚期患者可能出现贫血、消瘦或转移相关症状(如咳嗽、骨痛)。腹水较少见,若出现多提示腹腔转移。
参考文献:基于权威医学网站提供的信息整理而成,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医联媒体》等相关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