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部位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 primary site
编码2B5B
子码范围2B5B.0 - 2B5B.Z
关键词
索引词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 primary site
同义词GIST -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GIST[胃肠道间质瘤]
缩写GIST
别名胃肠间质瘤、胃肠道间质瘤、胃肠间质性肉瘤、胃肠间质性肿瘤、胃肠间质性瘤、胃肠间叶性肿瘤、胃肠道间叶性肿瘤、胃肠道卡哈尔细胞瘤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XA9607 胃肠道
XA1180食管上三分之一XA2BY3食管中三分之一XA56K7胃底XA0D34肛门XA8QB7泄殖腔源性区XA4EC5幽门窦XA25P9降结肠和结肠右曲XA7SR6胃贲门食管连接处XA7MC7胃XA8JT3胸部食管XA39S6肛管XA7177降结肠和结肠脾曲XA0QT6回肠XA1B13大肠XA3AL5升结肠XA6P89胃幽门XA8UM1空肠XA0TN5腹部食管XA6452小肠XA1PY9结肠脾曲XA7UE1胃体XA49U1横结肠XA0N03颈部食管XA6J68盲肠XA95L3结肠肝曲XA9780十二指肠XA28R6上消化道,不可归类在他处者XA4YW8食管重叠部位XA2G13降结肠XA03U9结肠XA4ML9胃小弯XA8PW4阑尾XA9CB6食管下三分之一XA33J5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XA0828食管XA4KU2直肠XA7WQ5胃大弯XA8YJ9乙状结肠XA2828胃贲门XA2828上消化道,不可归类在他处者XA0828 食管
XA1180食管上三分之一XA2BY3食管中三分之一XA8JT3胸部食管XA0TN5腹部食管XA0N03颈部食管XA4YW8食管重叠部位XA9CB6食管下三分之一临床表现
XA9CB6慢性癌痛严重度
XA9CB6III期XA9CB6I期XA9CB6IV期XA9CB6II期其他严重度2
XA9CB6C 区域性疾病XA9CB6A 缓解/病愈XA9CB6D 远处疾病XS05 B 局部疾病
XS0E局部局限期XS67局部晚期原发部位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原发部位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 GIST)是一种起源于胃肠道的软组织肿瘤,主要由胃肠道内的卡哈尔细胞(Cajal cells)分化而来。这类细胞属于间叶性组织,在正常情况下起到调节胃肠道平滑肌收缩的作用。GIST通常发生在胃和小肠,但也可出现在食管、大肠和其他消化道部位。在免疫组化检测中,GIST通常表达CD117(KIT蛋白)阳性,并且大多数病例包含KIT或PDGFRA基因激活突变。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之一,其病理特征表现为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或混合型细胞形态。
病因学特征
-
基因突变机制:
- GIST的发生与特定基因突变密切相关,最常见的是KIT基因(编码受体酪氨酸激酶)和PDGFRA基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的突变。这些突变导致了受体持续激活,促进了细胞增殖并抑制了细胞凋亡。
- 约80-85%的GIST病例中可以检测到KIT基因突变,而大约5-10%的病例中存在PDGFRA基因突变。剩余的小部分病例可能涉及其他尚未明确的遗传异常。
-
生理与病理诱因:
- 尽管具体的触发因素尚不完全清楚,但一些研究提示吸烟、饮酒以及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与GIST的风险增加有关。此外,某些罕见遗传综合征如Carney三联征也可能伴随有GIST的发展。
- 某些环境暴露或慢性炎症状态也被认为可能是潜在的促发因素,但这些假设仍需更多证据支持。
病理机制
-
分子生物学改变:
- KIT或PDGFRA基因的激活突变引起相关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包括RAS/MAPK、PI3K/AKT/mTOR等途径,从而驱动不受控制的细胞分裂和肿瘤形成。
- 由于缺乏有效的负反馈调控,这些突变导致细胞周期失控,最终促进肿瘤生长及侵袭能力增强。
-
组织学特点:
- GIST的组织学类型多样,依据细胞形态可分为梭形细胞型、上皮样细胞型及混合型。不同类型的GIST在显微镜下具有不同的细胞结构和排列方式。
- 免疫组化标记物如CD117(KIT)、DOG1、CD34等对于诊断GIST具有重要价值,其中CD117是最常用的标志物,阳性率高达95%以上。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GIST的症状与其大小、位置及是否发生转移密切相关。早期小型GIST可能无明显症状,仅通过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随着肿瘤增大,可能出现腹痛、腹部肿块、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 当肿瘤侵犯周围器官或发生远处转移时,还可能出现体重下降、贫血、乏力等全身症状。
参考文献:基于ICD-11分类系统、现代肿瘤学教科书及相关学术期刊发表的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