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aemia

更新时间:2025-05-27 23:47:34
编码2A40

关键词

索引词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aemia、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未提及缓解、CMML[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CMML[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型、CMML-1[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2型、CMML-2[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2型]
同义词CMML - [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aemia]、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aemia without mention of remission、Chronic monocytic leukaemia、chronic monocytoid leukaemia
缩写CMML
别名CMML-、Chronicmonocyticleukaemia、chronicmonocytoidleukaemia、Chronicmyelomonocyticleukaemia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 CMML)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

    • 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持续性单核细胞绝对数 ≥ 1 × 10^9/L。
    • 缺乏费城染色体和BCR/ABL1融合基因
    • 骨髓原始细胞 < 20%
    • 无PDGFRA或PDGFRB重排
  2. 必须条件

    • 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数 > 1 × 10^9/L
    • 骨髓原始细胞 < 20%
    • 缺乏费城染色体和BCR/ABL1融合基因
    • 无PDGFRA或PDGFRB重排
  3. 支持条件

    • 临床表现
      • 全身乏力(出现几率70%-90%)。
      • 发热(出现几率50%-70%)。
      • 体重减轻(出现几率40%-60%)。
      • 出血倾向(如鼻衄、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出现几率30%-50%)。
      • 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咳痰以及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出现几率30%-50%)。
    • 体征
      • 肝脾肿大(出现几率45.8%-50%)。
      • 淋巴结肿大(出现几率10%-30%)。
      • 皮肤损害(如皮疹、出血点等,出现几率10%-30%)。
    •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检查显示贫血、白细胞增高(主要是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增高),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数 > 10 × 10^9/L(出现几率90%-100%)。
      • 骨髓穿刺及活检显示骨髓增生活跃,可见未成熟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伴有发育异常的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出现几率90%-100%)。
      • 基因突变检测显示TET2、ASXL1、SRSF2等基因突变(出现几率60%-80%)。
    • 影像学检查
      •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MRI可显示肝脾肿大及其他器官受累情况(出现几率30%-50%)。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

    • 腹部超声/CT/MRI
      • 异常意义:发现肝脾肿大或其他器官受累情况,有助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
      • 判断逻辑: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助于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2. 骨髓穿刺及活检

    • 骨髓穿刺
      • 异常意义:骨髓增生活跃,可见未成熟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伴有发育异常的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
      • 判断逻辑:骨髓穿刺是确诊CMML的重要手段,能够提供详细的骨髓细胞形态学信息。
    • 骨髓活检
      • 异常意义:进一步确认骨髓增生状态和发育异常情况,排除其他疾病。
      • 判断逻辑:骨髓活检可以提供更全面的组织学信息,有助于鉴别诊断。
  3. 分子遗传学检测

    • 基因突变检测
      • 异常意义:检测TET2、ASXL1、SRSF2等基因突变,有助于确诊和预后评估。
      • 判断逻辑:基因突变检测可以提供重要的分子生物学信息,帮助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4. 血液学检查

    • 血常规
      • 异常意义:贫血、白细胞增高(主要是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增高),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数 > 10 × 10^9/L。
      • 判断逻辑:血常规检查是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能够提示CMML的可能性。
    • 凝血功能检查
      • 异常意义:凝血功能异常,如PT、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等。
      • 判断逻辑: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评估出血风险和指导治疗。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血常规

    • 贫血:Hb < 男性130 g/L,女性120 g/L。
    • 白细胞增高:WBC > 10 × 10^9/L,以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
    • 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数 > 1 × 10^9/L
    • 血小板减少:PLT < 100 × 10^9/L。
  2. 骨髓检查

    • 骨髓增生活跃:有核细胞比例增高。
    • 未成熟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
    • 发育异常的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
  3. 分子遗传学检测

    • TET2、ASXL1、SRSF2等基因突变:这些基因突变在CMML中常见,有助于确诊和预后评估。
  4. 凝血功能检查

    • PT(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12秒。
    • AP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35秒。
    • 纤维蛋白原降低:< 2 g/L。
  5. 免疫表型分析

    • CD14+、CD16+单核细胞增多:有助于鉴别诊断。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骨髓原始细胞 < 20%、缺乏费城染色体和BCR/ABL1融合基因、无PDGFRA或PDGFRB重排。
  • 辅助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CT/MRI)、骨髓穿刺及活检、分子遗传学检测和血液学检查。
  • 实验室异常意义:综合解读血常规、骨髓检查、分子遗传学检测和凝血功能检查结果,有助于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指导治疗。

权威依据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
  • 病毒学及免疫学病理机制研究(如《Fields Virology》)、流行病学监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