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足下垂Acquired foot drop
编码FA31.4
关键词
索引词Acquired foot drop、获得性足下垂
缩写足下垂
别名拖足、垂足、行走时脚尖先着地、跨阈步态
获得性足下垂 (FA31.4) 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
行走困难:
- 患者在行走时出现典型的“跨阈步态”,即需要抬高大腿以避免脚尖着地,从而防止摔倒(80%-90%)。
- 步行过程中感觉不稳定,容易绊倒或摔倒(70%-80%)。
-
足部无力感:
- 患者常感到足部背屈力量明显减弱或丧失(80%-90%)。
- 在尝试主动背屈足部时感到困难或完全不能完成该动作(80%-90%)。
其他可能症状
-
疼痛:
- 由于足部姿势异常,可能导致足底、踝关节或小腿部位的疼痛(20%-30%)。
- 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疼痛可能加剧(20%-30%)。
-
感觉异常:
- 某些患者可能伴有轻微的感觉减退或刺痛感,尤其是在腓总神经受损的情况下(10%-20%)。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
足部姿势异常:
- 患者坐位时,两下肢自然悬垂,足处于跖屈位且完全不能主动背屈与外翻(90%-100%)。
- 站立或行走时,足部呈跖屈状态,前足无法抬起(90%-100%)。
-
肌肉萎缩:
- 胫骨前肌和腓骨长肌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60%-80%)。
- 小腿前外侧肌肉体积减小,皮肤皱褶增多(60%-80%)。
-
反射异常:
- 足趾伸展反射可能减弱或消失(50%-70%)。
非典型体征
-
感觉障碍:
- 足背部和小腿前外侧可能有轻度感觉减退(10%-20%)。
- 使用针刺或触觉测试可发现局部感觉异常(10%-20%)。
-
步态异常:
- 患者在行走时表现出典型的“跨阈步态”,需抬高大腿以避免脚尖拖地(80%-90%)。
- 可能伴有髋关节外展和外旋,使患肢步行时划一个半圆弧(10%-20%)。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
电生理检查:
-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以显示腓总神经或其他相关神经的传导速度减慢或波幅降低(80%-90%)。
- 肌电图:可以显示受影响肌肉的失神经改变(80%-90%)。
-
影像学检查:
- X线检查:一般无特异性改变,但有助于排除骨折、肿瘤等其他病变(50%-70%)。
- MRI:可以显示神经受压部位、软组织损伤等情况,有助于明确病因(60%-80%)。
-
实验室检查:
- 血液检查:对于怀疑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或其他代谢性疾病,可以进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检查(20%-30%)。
注:临床表现因具体病因及个体差异而异。例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足下垂可能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而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足下垂则更多表现为局部症状。诊断时应综合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