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或未特指的精神活性物质有害性使用Episode of harmful use of unknown or unspecified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编码6C4G.0
关键词
索引词Episode of harmful use of unknown or unspecified psychoactive substances、未知或未特指的精神活性物质有害性使用
缩写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药物滥用
别名毒品滥用、不明确药物成瘾、不明药品依赖、未知毒品使用问题、不明精神药物滥用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
--
未知或未特指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病性障碍--
未知或未特指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谵妄6C4G.7 某些未知或未特指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或行为障碍
6C4G.70
未知或未特指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心境障碍6C4G.72
未知或未特指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强迫或相关障碍6C4G.73
未知或未特指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冲动控制障碍6C4G.71
未知或未特指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焦虑障碍关联情况
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物质
PL00
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PL0Z
在治疗中使用与损伤或损害有关的物质,未特指的PL01
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补充或传统药物PL01.Y
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其他特指的补充或传统药物PL01.Z
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未特指的补充或传统药物PL01.1
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补充或传统药物:膳食补充剂、维生素或矿物质PL01.0
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补充或传统药物:草药制剂或药方PL01.2
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补充或传统药物:不可归类在他处的补充或传统药物PL01.2
未知或未特指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中毒 通过暴露于某种物质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PD00
通过暴露于酒精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通过暴露于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通过暴露于主要为源于非药用的物质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C90
通过暴露于阿片类药物或相关镇痛药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D01
通过暴露于有机溶剂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D04
通过暴露于腐蚀性物质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C92
通过暴露于精神兴奋药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D03
通过暴露于杀虫剂或其有害效应故意自害PC94
通过暴露于镇痛药、解热药或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C99
通过暴露于多种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C97
通过暴露于抗癫痫药或抗帕金森病药物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C98
通过暴露于其他未特指药物、药剂和生物制品的故意自害PC96
通过暴露于抗精神病药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C91
通过暴露于镇静催眠药物或其他中枢神经抑制剂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C95
通过暴露于抗抑郁药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D02
通过暴露于一氧化碳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C93
通过暴露于大麻类物质或致幻剂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D05
通过暴露于其他或未特指的主要为源于非药用的物质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意外暴露于某些物质或其有害效应
PB34
意外暴露于腐蚀性物质或其有害效应PB27
意外暴露于抗癫痫药或抗帕金森病药物或其有害效应PB22
意外暴露于精神兴奋药或其有害效应PB31
意外暴露于有机溶剂或其有害效应--
意外暴露于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PB32
意外暴露于一氧化碳或其有害效应PB24
意外暴露于镇痛药、解热药或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或其有害效应PB20
意外暴露于阿片类药物或相关镇痛药或其有害效应PB23
意外暴露于大麻类物质或致幻剂或其有害效应PB26
意外暴露于抗精神病药或其有害效应PB35
意外暴露于脂环烃或芳香烃的卤素衍生物或其有害效应PB25
意外暴露于抗抑郁药或其有害效应PB29
意外暴露于多种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PB30
意外暴露于酒精或其有害效应--
意外暴露于主要为源于非药用的物质或其有害效应PB33
意外暴露于杀虫剂或其有害效应PB21
意外暴露于镇静催眠药物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或其有害效应PB28
意外暴露于其他或未特指的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PB36
意外暴露于其他或未特指的主要为源于非药用的物质或其有害效应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某些物质或其有害效应
PH43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大麻类物质或致幻剂或其有害效应PH54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腐蚀性物质或其有害效应--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主要为源于非药用的物质或其有害效应PH55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脂环烃或芳香烃的卤素衍生物或其有害效应PH51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有机溶剂或其有害效应PH50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酒精或其有害效应PH52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一氧化碳或其有害效应PH56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其他或未特指的主要为源于非药用的物质或其有害效应PH42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精神兴奋药或其有害效应PH49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多种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PH40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阿片类或相关镇痛药或其有害效应PH44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镇痛药、解热药或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或其有害效应PH41
暴露于镇静催眠药物或其他中枢神经抑制剂或其有害效应PH47.0
暴露于混合抗癫痫药或其有害效应,不可归类在他处者,意图不确定的PH47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抗癫癎药或抗帕金森病药物或其有害效应PH47.Z
未确定意图:有害物质的有害效应和暴露于该物质下: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未特指的抗癫痫药或抗帕金森药PH45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抗抑郁药或其有害效应PH46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抗精神病药或其有害效应PH48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其他或未特指的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PH53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杀虫剂或其有害效应未知或未特指的精神活性物质有害性使用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未知或未特指的精神活性物质有害性使用是指由于使用那些无法明确种类或者具体成分不详的精神活性物质,导致个体健康受损,或对他人造成身体伤害的行为。此类诊断适用于当所用物质的具体信息不足以支持其他特定精神活性物质所致障碍的诊断时。该情况可以是单次事件的结果,也可能是长期滥用模式的一部分。
病因学特征
-
物质特性:
- 精神活性物质包括但不限于酒精、阿片类药物、大麻、兴奋剂(如甲基苯丙胺)、致幻剂等。这些物质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产生心理和/或生理效应。
- 未知或未特指的情况下,意味着具体的化学组成可能不清楚,这增加了其潜在危害的不确定性以及处理难度。
-
个体易感因素:
- 遗传倾向:家族中有物质滥用史者更容易发展成依赖或出现相关问题。
- 心理社会因素:压力、创伤经历、社交环境(如朋友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物质使用行为)都是重要影响因子。
- 共病状况:患有焦虑症、抑郁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的人群更倾向于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来缓解症状。
-
行为模式:
- 通常表现为反复且不顾后果地使用某物质,即使知道这对自身或他人会造成伤害。
- 使用方式可能包括口服、吸入、注射等多种途径,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风险水平。
-
神经生物学机制:
- 长期接触某些精神活性物质会改变大脑内多巴胺系统的工作方式,降低自然奖励机制的有效性,从而促进进一步的物质寻求行为。
- 耐受性的形成要求使用者不断增加剂量以达到初始效果,进而增加中毒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病理机制
-
急性毒性作用:
- 短期内大量摄入可能导致急性中毒,表现为意识状态变化、认知功能下降甚至生命体征异常。
- 不同物质引起的中毒症状差异较大,但都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
慢性影响:
- 持续暴露于精神活性物质可引起多种器官系统的损害,比如肝脏疾病(由酒精引起)、心脏问题(部分兴奋剂)等。
- 大脑结构与功能也可能受到影响,特别是涉及记忆、学习能力及情绪调节的区域。
-
戒断综合征:
- 当突然停止使用已形成依赖的精神活性物质时,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严重程度取决于物质类型和个人体质。
- 戒断症状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可能诱发进一步使用以缓解症状,形成恶性循环。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躯体症状:根据所涉物质不同而异,常见有恶心呕吐、出汗、震颤、血压波动等。
- 精神状态改变:包括情绪不稳定、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乃至幻觉妄想等症状。
- 社会功能受损:工作表现下滑、人际关系紧张、法律纠纷等问题频发。
-
行为改变:
- 对物质表现出强烈的渴求,并花费大量时间获取和使用它。
- 忽视个人兴趣爱好及日常责任义务,优先考虑满足物质需求。
- 即便面对明显的负面后果仍继续使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