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幻剂所致谵妄Hallucinogen-induced delirium
编码6C49.4
关键词
索引词Hallucinogen-induced delirium、致幻剂所致谵妄、致幻剂戒断引起的精神障碍、致幻剂戒断性谵妄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
同义词Mental and behavioural disorders due to use of hallucinogens withdrawal state with delirium、psychotic disorder due to hallucinogens withdrawal
别名致幻剂戒断性谵妄、致幻剂导致的谵妄状态、幻觉药物诱发的谵妄、迷幻药引起的急性精神错乱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涉及药物
XM4SV9 致幻剂
XM7642赛洛西宾XM9CL3麦角酰胺XM1WW4右旋苯异丙胺XM3Q37甲基苯丙胺XM9T61二甲基色胺XM1NA8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苯丙胺类XM6RB6精神兴奋药,安非他明XM78V1绿脓杆菌素--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XM50E4蝇覃醇XM5JH5裸头草辛XM9932精神兴奋药,咖啡因XM5SB5丹酚AXM9WX3蟾毒色胺XM3C53安非他尼XM5B49去氧麻黄碱XM0T53麦斯卡林XM6LD5右苯丙胺XM5M84苯环利定XM07Y4迷幻药XM3E65苯丙胺(安非他明)XM1PJ8鹅膏蕈氨酸XM3WD9脱氧麻黄碱XM6V10替苯丙胺关联情况
XM6V10致幻剂中毒具有病因
XM6V10致幻剂有害性使用6C49.2 致幻剂依赖
6C49.2Z未特指的致幻剂依赖6C49.21致幻剂依赖,早期完全缓解6C49.22致幻剂依赖,持续性部分缓解6C49.23致幻剂依赖,持续性完全缓解6C49.20致幻剂依赖,目前使用6C49.1 致幻剂有害性使用模式
6C49.11致幻剂有害性使用模式,持续性6C49.1Z未特指的致幻剂有害性使用模式6C49.10致幻剂有害性使用模式,间断性致幻剂所致谵妄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致幻剂所致谵妄(ICD-11编码:6C49.4)是指在使用致幻剂期间或之后短期(通常24-72小时内)出现的急性器质性精神障碍。其特征为注意力和意识水平波动,并伴随典型的谵妄三联征(认知障碍、感知紊乱、昼夜节律失调)。这些症状需排除其他精神障碍、非致幻剂物质使用或潜在躯体疾病的影响。该状态主要与致幻剂急性中毒直接相关。
病因学特征
-
致幻剂药理特性:
- 致幻剂通过激活大脑皮层5-羟色胺2A受体(5-HT2A),干扰丘脑感觉信息过滤功能和默认模式网络,导致感知整合异常
- 典型致幻剂包括LSD(麦角酸二乙胺)、DMT(二甲基色胺)及含赛洛西宾的迷幻蘑菇,均具有强效拟5-羟色胺能效应
-
急性中毒反应:
- 过量摄入引发谷氨酸能系统过度激活,导致NMDA受体功能紊乱,表现为定向力障碍、执行功能受损及病理性觉醒
- 神经毒性作用可能造成前额叶-边缘系统连接异常,诱发幻觉与现实检验能力丧失
-
特殊诱发因素:
- 在多重物质滥用、基础脑器质病变或代谢紊乱者中,即使常规剂量也可能突破血脑屏障代偿能力
- 老年患者因神经元储备减少、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更易出现突触传递紊乱
-
易感人群特征:
- CYP450酶系基因多态性影响药物代谢速度,慢代谢型个体血浆浓度维持时间延长
- 既往有谵妄发作史或痴呆前期表现者,神经炎症反应阈值降低
病理机制
-
神经递质风暴:
- 5-HT2A受体过度激活触发下游多巴胺能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中脑边缘系统奖赏通路与皮层认知控制网络失联
- 海马区θ节律紊乱直接影响记忆编码,产生特征性顺行性遗忘
-
神经血管单元损伤:
- 急性期脑氧代谢率增加25%-30%,但局部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受损,造成灌注-代谢失匹配
- 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磷酸化异常,导致血管源性水肿加重意识障碍
临床表现
-
核心症状群:
- 意识清晰度呈晨轻暮重波动,RASS评分多在+1至-2间震荡
- 执行功能显著下降,MMSE定向力子项得分普遍低于3/10
- 知觉扭曲以视幻觉为主(发生率82%),多具场景化特征(如看见移动的几何图形)
-
伴发症状:
- 自主神经亢进表现为瞳孔散大(直径>5mm)、心动过速(>100次/分)及体温波动(振幅>1℃)
- 激越与嗜睡交替出现,90%患者存在睡眠周期碎片化(PSG显示REM潜伏期缩短)
参考文献:
- 《Mayo Clinic Proceedings》
- 《The Lancet Psychiatry》
- 《Neuropsychopharmacology》(替换原病毒学文献)
请注意,以上信息基于现有权威医学资料整理而成,具体诊断与治疗建议请遵循专业医生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