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未特指的Unspecified Zoster
编码1E91.Z
关键词
索引词Zoster、带状疱疹,未特指的、带状疱疹、皮肤和黏膜带状疱疹、带状疱疹NOS
缩写HZ
别名生蛇、皮蛇、飞蛇病、腰缠火龙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
--其他特指的外耳炎--泪腺感染关联情况
1C6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未提及是否合并结核病或疟疾
1C62.30卡波西肉瘤合并人免疫缺陷病毒病,未提及是否合并结核病或疟疾1C62.2HIV感染临床3期未提及是否合并结核病或疟疾1C62.Z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未提及合并症,临床分期未特指1C62.1HIV感染临床2期未提及是否合并结核病或疟疾1C62.3HIV感染临床4期未提及是否合并结核病或疟疾1C62.3Y其他特指的HIV感染临床4期未提及是否合并结核病或疟疾1C62.3Z未特指的HIV感染临床4期未提及是否合并结核病或疟疾1C62.0HIV感染临床1期未提及是否合并结核病或疟疾1C6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合并结核病
1C60.3HIV感染临床4期合并结核病1C60.3Y其他特指的HIV感染临床4期合并结核病1C60.3Z未特指的HIV感染临床4期合并结核病1C60.1HIV感染临床2期合并结核病1C60.0HIV感染临床1期合并结核病1C60.ZHIV感染合并结核病,临床分期未特指1C60.30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合并结核病1C60.2HIV感染临床3期合并结核病1C6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合并疟疾
1C61.0HIV感染临床1期合并疟疾1C61.1HIV感染临床2期合并疟疾1C61.30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合并疟疾1C61.Z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合并疟疾,临床分期未特指1C61.3HIV感染临床4期合并疟疾1C61.3Y其他特指的HIV感染临床4期合并疟疾1C61.3Z未特指的HIV感染临床4期合并疟疾1C61.2HIV感染临床3期合并疟疾带状疱疹,未特指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该病毒初次感染后通常表现为儿童时期的水痘,随后病毒潜伏在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可以重新激活,沿感觉神经纤维传播至皮肤,引起带状疱疹。带状疱疹主要特征为单侧皮节分布的红斑、丘疹和水疱,伴有剧烈的神经痛。带状疱疹,未特指的情况是指没有明确并发症或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
病因学特征
-
病毒感染机制:
- 初次感染:初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病毒通过鼻腔粘膜进入人体,引起全身性感染,即水痘。
- 潜伏感染:初次感染后,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中,处于静止状态。
- 再激活: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因年龄增长、免疫抑制治疗、压力、慢性疾病等因素,潜伏的病毒可被激活,沿着感觉神经纤维向所支配的皮肤区域扩散,导致带状疱疹的发生。
-
诱因因素:
-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胞免疫功能逐渐减弱,病毒再激活的风险增加。
- 免疫抑制:免疫系统受损,如HIV/AIDS、恶性肿瘤、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下,病毒更容易被激活。
- 慢性疾病: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个体,其免疫系统可能较弱,增加了带状疱疹的风险。
- 精神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应激状态也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促进病毒再激活。
- 其他因素:包括创伤、手术、紫外线照射等,都可能成为病毒再激活的触发因素。
病理机制
-
神经炎症反应:
- 激活的病毒沿感觉神经纤维传播至皮肤,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神经组织肿胀、疼痛以及感觉异常。
- 病毒复制过程中释放的毒素和炎症介质进一步损伤神经纤维,加重神经痛症状。
-
皮肤病变:
- 皮肤受累区域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这些病变是由病毒直接感染皮肤细胞及其引起的局部免疫反应所致。
- 水疱内的液体含有大量病毒颗粒,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但主要通过接触传播,而非空气传播。
-
神经痛:
- 带状疱疹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剧烈的神经痛,这种疼痛可以持续数周甚至数月,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
- 神经痛的发生与神经纤维的炎症、脱髓鞘和再生过程有关,可能导致持久的感觉异常和疼痛。
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
- 皮疹:皮疹通常出现在身体的一侧,呈带状分布,初期为红斑,随后形成簇集性小水疱,最终结痂愈合。
- 神经痛:多数患者在皮疹出现前会有局部疼痛、灼热感或刺痛感,疼痛程度不一,有时非常剧烈。
-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
-
特殊类型:
- 眼带状疱疹:影响眼部,可能导致角膜炎、虹膜炎等并发症。
- 播散性带状疱疹:病毒广泛扩散,涉及多个皮节或内脏器官,多见于免疫抑制患者。
-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罕见情况下,病毒可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参考文献:《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Dermatology》等相关权威医学教材和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