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鼠疫Unspecified Plague
编码1B93.Z
关键词
索引词Plague、未特指的鼠疫、鼠疫、鼠疫耶尔森菌感染、鼠疫巴斯德菌感染、鼠疫热、鼠疫耶尔森氏杆菌感染
缩写WP、YF
别名瘟疫、黑死症、Pestis
未特指的鼠疫(ICD-11:1B93.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血液、淋巴结穿刺液、痰液或脑脊液中分离培养出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
- PCR检测出鼠疫耶尔森菌特异性基因(如pla、caf1)。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必须条件
- 满足以下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金标准中任意一项病原学证据阳性。
- 死亡病例尸检发现典型病理改变(坏死性淋巴结炎、多器官出血性病变)且免疫组化检测鼠疫抗原阳性。
- 满足以下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支持条件
- 临床表现:
- 突发高热(≥39℃)伴寒战(敏感性>80%)。
- 触痛性淋巴结肿大(腺鼠疫特征,敏感性70-90%)。
- 皮肤瘀斑/黏膜出血(败血症鼠疫标志,特异性>95%)。
- 流行病学史:
- 发病前10天内到过鼠疫疫区或接触染疫动物(啮齿类/兔形目)。
- 接触疑似/确诊鼠疫患者(肺鼠疫需警惕飞沫传播)。
- 临床表现: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病原学检查]
A --> C[血清学检查]
A --> D[影像学检查]
A --> E[常规实验室检查]
B --> B1(细菌培养) B --> B2(PCR检测) B --> B3(免疫荧光染色)
C --> C1(F1抗体检测) C --> C2(被动血凝试验-PHA)
D --> D1(胸部X线/CT) D --> D2(淋巴结超声) D --> D3(腹部超声)
E --> E1(血常规) E --> E2(CRP/PCT) E --> E3(凝血功能)
判断逻辑
-
细菌培养:
- 优先级:首选血液(败血症期)和淋巴结穿刺液(腺鼠疫)。
- 判断:革兰染色见两端浓染的卵圆形杆菌,培养出典型"钟乳石样"菌落可初步诊断。
- 局限性:需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操作,耗时48-72小时。
-
实时荧光PCR:
- 优势:4-6小时出结果,特异性>95%,可检测脑脊液等低菌量样本。
- 阈值:循环阈值(Ct值)≤38判定为阳性。
-
F1抗体检测:
- 窗口期:发病5-7天后IgM阳性,恢复期IgG≥4倍升高(需双份血清)。
- 意义:阴性不能排除早期感染,阳性提示现症或既往感染。
-
胸部CT检查:
- 典型表现:肺鼠疫可见双肺弥漫性渗出影伴"白肺"改变(特异性>90%)。
- 鉴别:需排除新冠肺炎、肺炭疽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正常参考值 | 异常意义 |
---|---|---|
白细胞计数 | 4-10×10⁹/L | >20×10⁹/L提示败血症;<4×10⁹/L预示DIC风险 |
中性粒细胞比例 | 40-75% | >90%提示严重细菌感染 |
C反应蛋白(CRP) | <10 mg/L | >100 mg/L提示全身炎症反应 |
纤维蛋白原 | 2-4 g/L | <1.5 g/L提示DIC进展 |
血小板计数 | 100-300×10⁹/L | <50×10⁹/L需警惕出血倾向 |
被动血凝试验 | 滴度<1:16 | 单份血清≥1:160或双份血清4倍升高可辅助诊断 |
关键异常组合:
- 白细胞↑+CRP↑+血小板↓:提示败血症期向DIC进展
- F1抗体阳性+肺渗出影:需立即隔离排查肺鼠疫
四、诊断流程建议
- 疑似病例:发热+淋巴结肿大/出血倾向+疫区暴露史 → 立即隔离并送检病原学
- 确诊病例:病原学阳性 → 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机制
- 排除诊断:PCR/培养阴性且抗体无动态变化 → 考虑土拉菌病、炭疽等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WHO《鼠疫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
CDC《鼠疫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甲类传染病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