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绦虫病Taeniasis

更新时间:2025-06-22 00:15:41
编码1F76
子码范围1F76.0 - 1F76.Z

关键词

索引词Taeniasis
缩写DTB
别名肠绦虫病、肠道绦虫病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
--寄生虫或原虫性脑炎
--横贯性脊髓炎
--寄生虫性脊髓炎

带绦虫病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带绦虫病是一种由成年寄生蠕虫带绦虫感染引起的人体肠道疾病,常见类型包括猪带绦虫病(Taenia solium)和牛带绦虫病(Taenia saginata)。这些寄生虫通过摄入未煮熟或生食的含活囊尾蚴的牛肉或猪肉传播给人类。在人体内,囊尾蚴发育为成虫并附着于小肠壁,引发消化道症状。


病因学特征

  1. 寄生虫种类

    • 猪带绦虫(T. solium):通过食用含活囊尾蚴的猪肉感染。
    • 牛带绦虫(T. saginata):通过食用含活囊尾蚴的牛肉感染。
  2. 传播途径

    • 主要因摄入未充分烹饪的感染肉类。卫生条件差、生食或半生食肉类是重要风险因素。
  3. 流行病学特点

    • 全球分布,但在有生食肉类习惯的地区高发。成人感染率通常高于儿童。

病理机制

  1. 肠道寄生

    • 成虫通过头节的吸盘(牛带绦虫)或吸盘及钩(猪带绦虫)吸附于肠黏膜,引起机械刺激和局部炎症。
    • 寄生虫代谢产物可能诱发宿主免疫反应,加重肠黏膜损伤。
  2. 营养吸收障碍

    • 大量成虫寄生可竞争宿主营养,导致体重下降。
    • 长期感染可能因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引发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见于牛带绦虫感染)。

临床表现

  1. 消化系统症状

    • 脐周或上腹部间歇性隐痛最常见。
    • 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 偶见恶心、呕吐,极少数严重感染可能并发肠梗阻。
  2. 全身症状

    • 体重下降、食欲减退、乏力等非特异性表现。
    • 注意:猪带绦虫感染者若因自体感染(摄入虫卵)可能并发囊虫病,出现癫痫、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属独立并发症,非肠道感染直接表现)。
  3. 特异性发现

    • 粪便中可见白色带状节片(孕节)排出,是诊断关键依据。
    • 肛门周围偶见活动孕节脱落。

参考文献: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带绦虫病》, 搜狗百科《牛带绦虫病》, 39健康网《什么是绦虫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