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肉芽肿Other specified Infectious granuloma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编码1D04.Y
关键词
索引词Infectious granuloma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其他特指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肉芽肿、脊髓肉芽肿、细菌性脊髓肉芽肿、分枝杆菌性脊髓肉芽肿、真菌性脊髓肉芽肿、寄生虫性脊髓肉芽肿
缩写CNS-感染性肉芽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肉芽肿
别名中枢神经系统特指感染性肉芽肿、中枢神经特指感染性肉芽肿
其他特指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肉芽肿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病理组织学检查:脑/脊髓活检显示典型肉芽肿结构(巨噬细胞聚集形成结节,伴淋巴细胞浸润及上皮样细胞转化)。
- 病原学直接证据:
- 组织标本中分离培养出病原体(如分枝杆菌、真菌或寄生虫)。
- PCR检测检出特异性病原体核酸(如结核分枝杆菌IS6110基因、隐球菌CAP59基因)。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影像学特征性表现:
- MRI增强扫描显示环形/结节状强化病灶(直径≥5mm),伴周围水肿带。
- 病灶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特定部位(大脑皮层、脑干、脊髓等)。
- 脑脊液异常:
- 淋巴细胞增多(>5个/μL)且蛋白升高(>50mg/dL)。
- 影像学特征性表现: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临床表现组合:
- 头痛+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肌力下降/感觉异常/癫痫发作)。
- 认知障碍+颅内压增高体征(视乳头水肿/呕吐)。
- 血清学证据:
- 特异性抗体滴度≥1:160(如抗结核抗体、真菌β-D-葡聚糖>80pg/mL)。
- 宿主风险因素:
- 免疫抑制状态(HIV感染CD4⁺<200/μL、长期激素治疗)。
- 疫区暴露史(寄生虫流行区、结核高发区)。
- 临床表现组合: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一级检查 → 二级检查 → 三级检查
├─ 影像学
│ ├─ MRI平扫+增强(首选) → DWI/ADC序列 → MR波谱(Cho/NAA升高)
│ └─ CT(钙化灶筛查) → CT灌注成像
├─ 脑脊液分析
│ ├─ 常规(细胞计数/蛋白) → 病原体培养 → 药敏试验
│ ├─ 生化(葡萄糖/乳酸) → 特异性抗原检测(隐球菌荚膜抗原)
│ └─ 分子检测(PCR/宏基因组测序)
└─ 病理学
├─ 立体定向活检 → 组织病理+特殊染色(抗酸/六胺银)
└─ 免疫组化(病原体特异性标记)
- 判断逻辑:
- MRI增强扫描:
- 环形强化提示活动性肉芽肿(脓肿期),结节状强化提示纤维化肉芽肿(慢性期)。
- DWI高信号+ADC低信号提示急性炎症,需与脑梗死鉴别。
- 脑脊液检查:
- 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升高:支持慢性感染性病变。
- 葡萄糖降低(<40mg/dL):提示结核/真菌感染可能性高。
- 病理活检:
- 干酪样坏死+朗汉斯巨细胞→结核性肉芽肿;
- 酵母样孢子+黏液荚膜→隐球菌性肉芽肿。
- MRI增强扫描: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值范围 | 异常意义 |
---|---|---|
脑脊液细胞计数 | 0-5个/μL | >5个/μL:提示炎症;淋巴细胞为主→慢性感染;中性粒细胞为主→急性感染 |
脑脊液蛋白 | 15-45 mg/dL | >50 mg/dL:血脑屏障破坏,见于肉芽肿占位效应或合并脑膜炎 |
血清β-D-葡聚糖 | <60 pg/mL | >80 pg/mL:提示侵袭性真菌感染(敏感度80%) |
干扰素γ释放试验 | 阴性(<0.35 IU/mL) | 阳性:提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需排除卡介苗接种影响) |
CRP | <5 mg/L | >20 mg/L:提示活动性炎症,与肉芽肿体积呈正相关 |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组织病理+病原学检测,MRI增强扫描是定位关键。
- 鉴别重点:
- 非感染性肉芽肿(如结节病):血清ACE升高,无病原学证据。
- 肿瘤性病变:活检显示异型细胞,无肉芽肿结构。
- 治疗导向:
- 细菌性:靶向抗菌治疗(如结核用HRZE方案);
- 真菌性: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
- 寄生虫性:阿苯达唑/吡喹酮。
参考文献:
- WHO《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指南》(2023)
- AAN《感染性肉芽肿诊疗共识》(2024)
- Mandell, Douglas, and Bennett'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10th 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