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急性病毒性肝炎Other specified Acute viral hepatitis
编码1E50.Y
关键词
索引词Acute viral hepatitis、其他特指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柯萨奇病毒性肝炎、柯萨奇病毒肝炎、暴发性病毒性肝炎
缩写AVH
别名急性病毒肝炎、病毒性急性肝炎、突发性-肝炎、急性-肝炎-病毒感染
其他特指的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
- 病原学确认:通过病毒分离培养或分子检测(如PCR)证实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腺病毒等非甲-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依据:默沙东诊疗手册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 病原学确认:通过病毒分离培养或分子检测(如PCR)证实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腺病毒等非甲-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
必须条件:
- 病原学证据:
- 血清/肝组织检测到非甲-戊型肝炎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如柯萨奇病毒IgM≥1:32)
- 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如腺病毒DNA PCR Ct值<35)
- 肝功能损害:ALT≥5倍正常上限(通常>200 U/L)且AST/ALT比值<1.5
- 病原学证据:
-
支持条件:
- 临床表现:
- 急性起病(病程<6个月)伴发热(≥38℃)+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厌油)
- 黄疸(总胆红素≥34.2μmol/L)或肝区叩击痛
- 流行病学特征:
- 新生儿/免疫抑制者暴露史(如院内感染、疫区接触)
- 影像学支持:
- 超声显示肝实质回声减低伴门静脉周围水肿(急性期特征)
- 临床表现: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检查层级图
├─ 病原学检查
│ ├─ 病毒分离培养(金标准)
│ ├─ 分子检测:多重PCR/RT-PCR(靶向病毒保守区)
│ └─ 血清学:特异性IgM/IgG抗体(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
├─ 肝功能评估
│ ├─ ALT/AST
│ ├─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
│ └─ INR(重症病例)
├─ 影像学检查
│ ├─ 腹部超声(首选)
│ ├─ 增强CT(鉴别急腹症)
│ └─ MRI(评估肝纤维化)
└─ 鉴别诊断检查
├─ 自身抗体(ANA/ASMA)
└─ 铜蓝蛋白/α1-抗胰蛋白酶(排除代谢性肝病)
- 判断逻辑:
- 第一步:ALT>200 U/L时启动病原学检测
- 甲-戊型肝炎标志物阴性 → 进行非甲-戊型病毒筛查
- 第二步:PCR阳性可早期确诊(无需等待抗体产生)
- 柯萨奇病毒:需检测VP1基因
- 腺病毒:hexon基因检测灵敏度>95%
- 第三步:影像学评估肝损伤程度
- 超声显示肝肿大+门静脉周围水肿 → 支持急性炎症
- CT排除胆道梗阻/肝脏占位
- 第一步:ALT>200 U/L时启动病原学检测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测项目 | 正常范围 | 异常意义 |
---|---|---|
ALT | 7-40 U/L | >200 U/L提示急性肝细胞损伤,需警惕重症化趋势 |
总胆红素 | 3.4-17.1μmol/L | ≥34.2μmol/L(2mg/dL)提示胆汁排泄障碍,需监测凝血功能 |
柯萨奇病毒IgM | <1:8 | ≥1:32提示急性感染,需结合肠道症状 |
腺病毒DNA PCR | 阴性(Ct≥40) | Ct<35且熔解曲线符合,可确诊腺病毒肝炎 |
INR | 0.8-1.2 | >1.5提示肝合成功能受损,是重症肝炎预警指标 |
CRP | <10 mg/L | >50 mg/L提示合并细菌感染或重症病毒性肝炎 |
四、诊断流程图
症状提示急性肝炎(发热+ALT↑)
↓
排除甲/乙/丙/丁/戊型肝炎(血清学检测)
↓
启动非甲-戊型检测:
- 柯萨奇/埃可病毒IgM
- 腺病毒PCR
- 巨细胞病毒PP65抗原
↓
任一病原阳性 + ALT>200 → 确诊
↓
病原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 → 肝活检(免疫组化检测病毒抗原)
参考文献:
-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非嗜肝病毒性肝炎诊治专家共识》2022
- UpToDate: Acute viral hepatitis in children
- 《临床肝胆病杂志》腺病毒性肝炎诊疗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