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和未特指的疥疮Other Scabies
编码1G04.Y
关键词
索引词Scabies、其他和未特指的疥疮、疥疮丘疹或结节、结节性疥疮、动物疥疮
缩写QJ、QTQZJCH
别名未特指的疥疮、非典型疥疮、一般性疥疮、普通疥疮
其他和未特指的疥疮(1G04.Y)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证据阳性:
- 皮肤刮片显微镜检查发现疥螨成虫、幼虫、虫卵或粪便颗粒(检出率:50%-70%)。
- 或皮肤镜检查观察到典型"三角翼征"(隧道内疥螨头部)或"彗星尾征"(虫卵排列)。
- 病原学证据阳性:
-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皮损分布:
- 丘疹/水疱/结节集中于指缝、腕屈侧、腋窝、脐周、生殖器及乳房下区域(>70%患者)。
- 夜间剧痒:
- 瘙痒夜间显著加重(>80%患者),影响睡眠。
- 流行病学暴露:
- 发病前2-6周有疥疮患者密切接触史或集体生活环境暴露史(如疗养院、学校)。
- 治疗反应验证:
- 规范抗疥治疗(如5%扑灭司林乳膏)后2周内瘙痒和皮损显著改善。
- 典型皮损分布: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原学证据,需同时满足:
- ≥2项支持条件(典型皮损+夜间剧痒为必需)
- 排除湿疹、虱病等瘙痒性皮肤病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病原学检查] A --> C[皮肤影像学检查] A --> D[免疫学检查] A --> E[继发感染评估]
B --> B1(皮肤刮片显微镜检查) B --> B2(皮肤镜检查) B --> B3(墨水隧道染色法)
C --> C1(皮肤镜) C --> C2(皮肤超声-仅结节性皮损)
D --> D1(血清总IgE检测) D --> D2(特异性抗疥螨IgE)
E --> E1(脓疱细菌培养) E --> E2(血常规+CRP)
判断逻辑:
-
皮肤刮片显微镜检查:
- 阳性:发现疥螨/虫卵即可确诊(金标准)。
- 阴性:需结合皮肤镜或治疗反应验证(假阴性率30%-50%)。
-
皮肤镜检查:
- 三角翼征(▲形暗区):疥螨头部特异性征象(特异性>95%)。
- 彗星尾征(线状排列亮点):虫卵路径标志(灵敏度80%)。
-
墨水染色法:
- 蓝墨水渗透隧道呈典型"锯齿线"可辅助诊断(操作简便,适用于基层)。
-
血清IgE检测:
- 总IgE>100 IU/mL或抗疥螨IgE阳性支持过敏反应,但需排除其他过敏性疾病。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异常值 | 临床意义 | 处理建议 |
---|---|---|---|
皮肤刮片阳性 | 检出疥螨/虫卵 | 确诊依据,提示活动性感染 | 立即启动抗疥治疗 |
皮肤镜阳性 | 三角翼征/彗星尾征 | 等效于病原学确诊(灵敏度90%) | 结合临床表现治疗 |
血清总IgE | >100 IU/mL | 提示疥螨致敏状态,与瘙痒严重度正相关 | 加用抗组胺药控制瘙痒 |
血常规 | 嗜酸粒细胞>5% | 反映过敏反应强度(见于30%-40%患者) | 监测继发感染风险 |
CRP | >10 mg/L | 提示继发细菌感染(脓疱病风险) | 加用抗生素(如莫匹罗星) |
细菌培养 | 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 | 抓挠导致的继发感染(占10%-20%) | 根据药敏选择抗生素 |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病原学证据(显微镜/皮肤镜),夜间剧痒+典型皮损为关键临床线索。
- 辅助检查层级:首选皮肤镜(无创高效),刮片镜检为金标准,血清IgE辅助评估过敏状态。
- 实验室预警:嗜酸粒细胞/CRP升高提示需关注继发感染及过敏控制。
参考文献:
- WHO《疥疮诊断与管理指南》(2021)
- 美国CDC《疥疮实验室诊断标准》
- 《临床皮肤病学》(Bolognia JL主编, 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