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部位有症状性晚期梅毒Unspecified Symptomatic late syphilis of other sites
编码1A62.2Z
关键词
索引词Symptomatic late syphilis of other sites、未特指部位有症状性晚期梅毒、其他部位有症状性晚期梅毒
缩写TP
别名末期梅毒、后期梅毒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
ME04 腹水
ME04.Y其他特指的腹水ME04.Z未特指的腹水ME04.0腹腔积液GA05 女性盆腔炎性疾病
GA05.0急性女性盆腔炎性疾病GA05.Y其他特指的女性盆腔炎性疾病GA05.Z未特指的女性盆腔炎性疾病GA05.3输卵管卵巢脓肿GA05.1慢性盆腔炎GA05.2未特指的女性盆腔腹膜炎GA05.2脾大,不可归类在他处者GA05.2肝硬变 肾小球疾病
GB41肾病综合征GB42.0白蛋白尿,A2级GB42持续性蛋白尿或白蛋白尿GB42.Y其他特指的持续性蛋白尿或白蛋白尿GB42.Z未特指的持续性蛋白尿或白蛋白尿GB40肾炎综合征GB4Y其他特指的肾小球疾病GB4Z未特指的肾小球疾病GB42.1白蛋白尿,A3级GB42.1其他特指的感染性肝病GB42.1其他特指的呼吸系统疾病GB42.1其他特指的继发性腹膜炎未特指部位有症状性晚期梅毒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未特指部位有症状性晚期梅毒(Symptomatic late syphilis of unspecified site)是指梅毒螺旋体感染后未经充分治疗,经过至少 1 年(通常数年至数十年)的潜伏进展,在排除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明确受累的前提下,其他器官或组织中出现破坏性临床表现的晚期梅毒类型。其特点为病原体侵犯非特异性靶器官,导致多系统异质性病变,临床表现复杂且具有隐匿性。
病因学特征
-
病原体感染机制:
- 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subsp. pallidum)为严格人类病原体,通过黏膜或破损皮肤侵入宿主,经淋巴血液系统全身播散。
- 未经治疗的一期(硬下疳)、二期(全身性皮疹/黏膜疹)梅毒可进展为潜伏感染,约30%病例在感染1年后发展为晚期梅毒,其中未特指部位病变属于晚期梅毒的表现形式之一。
-
病理生理过程:
- 免疫逃逸机制:梅毒螺旋体表面脂蛋白(Tp47等)通过分子模拟抑制宿主Th1免疫应答,同时纤维连接蛋白结合蛋白促进组织定植,导致慢性持续性感染。
- 迟发超敏反应:晚期病变主要由宿主对残留病原体抗原的IV型超敏反应引发,特征性病理改变为闭塞性动脉内膜炎、树胶样肉芽肿形成及纤维化。
病理机制
-
皮肤和黏膜病变:
- 结节溃疡型梅毒疹:表现为无痛性铜红色皮下结节,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躯干,可破溃形成边缘陡峭的溃疡(与树胶肿不同,不累及深层组织)。
- 树胶肿(Gumma):中央坏死性肉芽肿,多见于皮肤、骨骼及内脏,皮肤树胶肿好发于下肢(如胫骨前区),溃疡基底呈“洗皮革”样外观,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
-
骨骼系统损害:
- 骨梅毒多累及长骨(胫骨、锁骨)及颅骨,X线特征为骨膜增生、虫蚀样骨破坏与硬化并存。
- 关节梅毒表现为无痛性滑膜炎(Clutton关节),多见于膝关节。
-
眼部损害:
- 葡萄膜炎为最常见表现(占晚期眼梅毒70%),可伴发间质性角膜炎(先天性梅毒更常见)、视神经萎缩及Argyll Robertson瞳孔(特异性神经梅毒体征,需排除神经梅毒诊断)。
-
其他器官受累:
- 喉梅毒可致声嘶及气道狭窄,肝梅毒表现为局灶性肉芽肿性肝炎,胃梅毒可引起皮革胃样病变,但均需活检排除恶性肿瘤。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皮肤黏膜:无痛性溃疡、结节或瘢痕,无急性炎症征象。
- 骨骼肌肉:夜间加重的骨痛、关节肿胀(无红热)。
- 眼部:视力模糊、畏光、飞蚊症(需通过脑脊液检查排除神经梅毒)。
- 全身症状:无发热等急性炎症反应,可伴轻度贫血、血沉增快。
参考文献:
- 《Fields Virology》(注:此处需说明该文献不涉及细菌性疾病,建议替换为《Riedel's Diagnostic Microbiology》或《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等,但按用户要求保留原引用)
- 流行病学监测数据
- 《中华传染病学杂志》
- 《实用皮肤病学》
(注意:根据ICD-11框架,未特指部位晚期梅毒需严格排除1A65-1A6B类别中已特指器官的梅毒病变,且不能与神经/心血管梅毒共存于同一编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