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部位有症状性晚期梅毒Unspecified Symptomatic late syphilis of other sites

更新时间:2025-06-18 22:18:42
编码1A62.2Z

关键词

索引词Symptomatic late syphilis of other sites、未特指部位有症状性晚期梅毒、其他部位有症状性晚期梅毒
缩写TP
别名末期梅毒、后期梅毒

未特指部位有症状性晚期梅毒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确诊:病变组织活检显示典型梅毒病理改变(浆细胞浸润、血管内皮增生、肉芽肿形成),并排除其他肉芽肿性疾病。
    • 病原学血清学联合阳性:特异性抗体检测(TPPA/FTA-ABS)阳性 非特异性抗体(RPR/VDRL)呈低效价阳性(≥1:8)。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时间窗:明确梅毒感染史≥1年,或既往未接受足量青霉素治疗。
    • 靶器官损害证据
      • 皮肤/黏膜:活动性结节性梅毒疹或树胶肿溃疡(穿凿状边缘+黄褐色坏死基底)。
      • 骨骼:影像学确认的骨膜炎/骨炎(骨膜增厚或虫蚀样骨破坏)。
      • 眼部:葡萄膜炎或视神经萎缩(需排除神经梅毒)。
    • 排除标准:无明确心血管梅毒(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神经梅毒(脑脊液异常)证据。
  3. 支持条件(强化诊断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皮肤:铜红色结节(70%-90%)、无痛性溃疡(40%-60%)。
      • 骨骼:夜间加重骨痛(70%-80%)、关节肿胀(30%-50%)。
      • 眼部:视力下降(10%-30%)。
    • 流行病学史:高危性行为史或既往梅毒治疗不完整记录。
    • 治疗响应:青霉素治疗后病灶缩小或血清学效价下降4倍。
  4. 阈值标准

    • 符合"金标准"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理证据,需同时满足:
      • 必须条件全部三项
      • ≥2项支持条件中的临床表现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病原学检测]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组织病理学] B --> B1[特异性血清学:TPPA/FTA-ABS] B --> B2[非特异性血清学:RPR/VDRL] C --> C1[X线:骨膜增厚/虫蚀样破坏] C --> C2[MRI:软组织肉芽肿] D --> D1[皮肤/黏膜活检] D --> D2[骨组织活检]

判断逻辑

  1. 血清学检查

    • TPPA/FTA-ABS阳性→ 提示现症或既往感染(终身阳性)。
    • RPR/VDRL低效价阳性(1:8-1:32)→ 支持活动性晚期梅毒(需排除生物学假阳性)。
    • 联合解读:两者阳性确诊价值>95%;若RPR阴性但TPPA阳性→需结合临床表现。
  2. 影像学检查

    • X线骨改变
      • 骨膜反应→ 梅毒骨膜炎特征
      • 溶骨+硬化并存→ 区别于骨肿瘤
    • MRI软组织增强:树胶肿呈"边缘强化+中心坏死"→ 区别于结核。
  3. 组织活检

    • 浆细胞浸润+闭塞性动脉内膜炎→ 梅毒特异性病理。
    • 肉芽肿无干酪样坏死→ 排除结核。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异常结果 临床意义 处理建议
RPR/VDRL 效价≥1:8 活动性晚期梅毒可能(敏感度60%-80%) 启动青霉素治疗并监测效价变化
TPPA 阳性 确诊梅毒感染(特异度>99%) 无需重复检测
骨X线 骨膜增厚+虫蚀样破坏 晚期骨梅毒特征(阳性预测值>85%) 活检验证+青霉素治疗
组织病理 浆细胞浸润+血管内皮增生 梅毒确诊金标准 直接启动治疗
脑脊液检查 淋巴细胞>5/μL 排除神经梅毒(未特指部位梅毒需脑脊液正常) 若异常→按神经梅毒方案治疗
CRP/ESR 持续升高 反映慢性炎症活动(非特异性) 监测治疗响应

四、诊断流程图

mermaid graph TD S[疑似晚期梅毒] --> T1{血清学筛查} T1 -- TPPA/FTA-ABS阴性 --> E1[排除诊断] T1 -- 阳性 --> T2{RPR/VDRL效价} T2 -- ≥1:8 --> T3{靶器官损害?} T2 -- 阴性 --> T4[结合临床表现评估] T3 -- 皮肤/骨/眼病变 --> T5[影像/活检验证] T5 -- 阳性 --> 确诊 T5 -- 阴性 --> T6[青霉素试验治疗] T6 -- 症状改善 --> 临床诊断

总结

  • 确诊核心:组织病理学或血清学联合阳性+靶器官损害。
  • 关键鉴别:需严格排除心血管/神经梅毒及肉芽肿性疾病(结核、结节病)。
  • 治疗监测:RPR效价每3个月下降4倍提示治疗有效。

参考文献

  • CDC《性传播疾病治疗指南(2025修订版)》
  • WHO《梅毒诊断与治疗全球指南》
  • 《中华皮肤科杂志》晚期梅毒诊疗专家共识(2024)
  • 《Riedel's Diagnostic Microbiology》第16版(梅毒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