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孢球虫病Cystoisosporiasis

更新时间:2025-06-18 11:08:59
编码1A33
子码范围1A33.0 - 1A33.Z

关键词

索引词Cystoisosporiasis
同义词infection by isospora belli or isospora hominis、isosporiasis、isospora belli or hominis infection、coccidial infestation、coccidiosis、coccidial dysentery、Intestinal coccidiosis NOS、Isosporiasis、肠道球虫病 NOS、等孢球虫病、球虫病、等孢球虫或肉孢子虫感染、球虫性痢疾、球虫侵染、等孢球虫和肉孢子虫感染
缩写IB、ISO
别名肠道球虫病、猫囊等孢虫感染、贝氏等孢球虫病

等孢球虫病(1A33)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1. 水样腹泻
    • 急性发作,粪便呈非血性、黄白色或灰白色(高发,70%-90%)。
    • 部分患者表现为间歇性腹泻,持续数周至数月(慢性感染者常见)。
  2. 腹痛
    • 以脐周或下腹部绞痛为主,可伴随腹胀(常见,60%-80%)。
  3. 发热
    • 低至中度发热(体温37.5°C-39°C)(较常见,30%-50%)。
  4. 恶心与呕吐
    • 非特异性胃肠道症状,多与腹泻同时出现(较少见,20%-40%)。

非典型症状

  1. 体重减轻与营养不良
    • 长期感染或免疫缺陷者(如HIV/AIDS)可出现明显体重下降(低,10%-20%)。
  2. 全身不适与乏力
    • 伴随腹泻的全身性症状(较常见,40%-60%)。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1. 粪便卵囊检测
    • 改良抗酸染色(Ziehl-Neelsen/Kinyoun)或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椭圆形卵囊(诊断金标准,检出率随检测次数增加)。
  2. 肠道黏膜损伤
    • 小肠绒毛萎缩、隐窝增生(组织活检可见,重症患者中常见)。

并发症相关体征

  1. 脱水与电解质紊乱
    • 皮肤弹性降低、黏膜干燥(重症或未治疗者中高发,50%-70%)。
  2. 继发感染体征
    • 合并细菌性肠炎时,粪便中可见中性粒细胞(低,10%-15%)。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1. 病原学检测
    • 粪便镜检卵囊阳性(检出率:多次检测后60%-80%):需排除隐孢子虫、环孢子虫。
    • PCR检测核酸(敏感性90%-95%):适用于低载量感染或免疫抑制患者。
  2. 血清学与血常规
    •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较常见,30%-50%)。
    • 粪便夏科-雷登结晶(六边形结晶,提示嗜酸性炎症)(低,5%-10%)。
  3. 影像学表现
    • 小肠造影:非特异性肠黏膜水肿或增厚(罕见,仅用于排除其他病因)。

出现几率说明

  • 免疫正常人群
    • 症状多呈自限性(1-2周缓解),但卵囊排出可持续10-20天。
  • 免疫抑制人群(如HIV/AIDS、器官移植者):
    • 腹泻严重且迁延(高,80%-90%),易合并营养不良及全身消耗。

参考文献

  • 默沙东诊疗手册(2023):等孢球虫病的临床特征与诊断标准。
  • 《临床寄生虫学》(第8版):贝氏等孢球虫的病理机制与实验室检测。
  • 世界卫生组织(WHO)肠道原虫感染指南(2021):免疫缺陷患者的治疗建议。

注:数据基于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队列分析,具体发生率可能因地区、宿主免疫状态及检测方法差异而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