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持续性蛋白尿或白蛋白尿Unspecified Persistent proteinuria or albuminuria
编码GB42.Z
关键词
索引词Persistent proteinuria or albuminuria、未特指的持续性蛋白尿或白蛋白尿、持续性蛋白尿或白蛋白尿
缩写CPA、CAU
别名Persistent-Proteinuria-or-Albuminuria、持续性尿蛋白
未特指的肾小球疾病(GB4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持续性蛋白尿:尿蛋白定量>150mg/24h或尿蛋白/肌酐比值>150mg/g,持续3个月以上。
- 排除特定病因:通过临床和病理检查排除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狼疮肾炎)及遗传性肾病(如Alport综合征)。
-
支持条件(临床特征与辅助证据):
- 血尿:尿沉渣镜检红细胞>3/HPF,且无泌尿系统感染或结石证据。
- 肾功能异常:血清肌酐升高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90 mL/min/1.73m²。
- 病理学特征(若行肾活检):
- 肾小球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等非特异性改变,但未达特定病理类型(如IgA肾病、膜性肾病)标准。
-
阈值标准:
- 必须满足所有“必须条件”方可诊断。
- 至少符合1项“支持条件”可增强诊断可信度。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 尿液检查:
- 尿常规(蛋白定性、红细胞计数)
-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蛋白肌酐比值(UPCR)
-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
- 血液检查:
- 血清肌酐、尿素氮
- 血清补体(C3、C4)
- 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排除SLE)
- 影像学检查:
- 肾脏超声(评估肾脏大小、皮质厚度)
- 病理检查:
- 肾穿刺活检(光镜、电镜、免疫荧光)
- 尿液检查:
-
判断逻辑:
- 尿液异常优先:持续蛋白尿+血尿提示肾小球源性损伤,需优先排查免疫性疾病。
- 补体检测:C3降低提示免疫复合物沉积(如链感后肾炎),正常则支持非免疫性病因。
- 肾活检指征:病因不明、肾病综合征或肾功能快速恶化时需行活检。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尿蛋白肌酐比值(UPCR)>150mg/g:
- 提示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需动态监测以评估进展。
- 血清肌酐升高(男性>1.3mg/dL,女性>1.1mg/dL):
- 反映肾功能受损,需结合eGFR分期(KDIGO指南)。
- 低补体血症(C3<90mg/dL):
- 提示补体活化,需排查感染后肾炎或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抗核抗体(ANA)阳性(滴度≥1:160):
- 需进一步检测抗双链DNA抗体以排除狼疮肾炎。
白蛋白尿,A2级(GB42.0)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
-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3-30mg/mmol:至少2次检测(间隔1-3个月)均达标。
- 排除尿路感染/急性应激因素:检测前需确认无发热、剧烈运动等干扰因素。
-
支持条件:
- 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肥胖(BMI≥28kg/m²)。
- 早期肾损伤标志物: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升高。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即可诊断,支持条件用于病因分析和风险评估。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 核心检测:
- 晨尿ACR检测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尿病患者)
- 扩展评估:
- 肾脏超声(排除结构异常)
- 眼底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
- 风险分层:
- CKD风险评估(KDIGO热图)
- 核心检测:
-
判断逻辑:
- ACR动态监测:连续3次中2次异常可确认持续性白蛋白尿。
- 糖尿病关联:HbA1c≥6.5%需按糖尿病肾病管理流程处理。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ACR 3-30mg/mmol:
- 提示早期肾小球损伤,糖尿病患者需启动ACEI/ARB治疗。
- HbA1c≥7.0%:
- 血糖控制不佳加速肾病进展,需强化降糖治疗。
- 尿α1微球蛋白>12mg/L:
- 提示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可能合并间质损伤。
四、总结
- GB4Z诊断核心:排除法+持续性蛋白尿,肾活检为最终确诊手段。
- GB42.0管理重点:早期干预危险因素(降压、降糖),每3-6个月监测ACR。
参考文献:
ICD-11官方编码指南、KDIGO 2023慢性肾脏病指南、《中华肾脏病杂志》蛋白尿管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