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尿,A2级Albuminuria, Grade A2
编码GB42.0
关键词
索引词Albuminuria, Grade A2、白蛋白尿,A2级、早期肾脏病变、微量白蛋白尿、轻到中度白蛋白尿、尿白蛋白肌酐比3-3mg/mmol、A2级白蛋白尿、初期肾病变
同义词microalbuminuria、incipient nephropathy、mild to moderate albuminuria、albuminuria 3-30 mg/mmol creatinine
别名albuminuria3-30mg/mmolcreatinine、尿白蛋白排泄率30-299mg/g肌酐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具有病因
GB61 慢性肾脏病
GB61.1
慢性肾脏病2期GB61.2
慢性肾脏病3a期GB61.4
慢性肾脏病4期GB61.Z
慢性肾脏病,未特指分期GB61.3
慢性肾脏病3b期GB61.5
慢性肾脏病5期GB61.0
慢性肾脏病1期 糖尿病
5A13.2
胰腺外分泌疾病引起的糖尿病5A12
营养不良相关性糖尿病5A21.0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不伴昏迷5A24
非控制性或不稳定性糖尿病5A11
2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5A2Y
糖尿病其他特指的急性并发症5A20.0
糖尿病高渗高血糖状态不伴昏迷5A13.1
胰岛素作用的遗传缺陷引起的糖尿病5A13.5
非特定免疫介导性糖尿病5A13.0
β细胞功能遗传缺陷引起的的糖尿病5A10
1型糖尿病5A14
糖尿病,未特指类型5A13.6
其他遗传综合征引起的的糖尿病5A13.3
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糖尿病5A20.1
糖尿病高渗高血糖状态伴昏迷5A21
糖尿病性低血糖5A21.Z
未特指的糖尿病性低血糖5A21.1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伴昏迷5A22
糖尿病性酸中毒5A22.Y
其他特指的糖尿病性酸中毒5A22.Z
未特指的糖尿病性酸中毒5A23
糖尿病性昏迷5A13
糖尿病,其他特指类型5A13.Y
其他特指原因引起的糖尿病5A13.4
药物或化学物质引起的糖尿病5A20
糖尿病高渗高血糖状态5A20.Z
未特指的糖尿病高渗性高血糖状态5A22.2
糖尿病代谢性酸中毒5A22.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不伴昏迷5A22.1
糖尿病乳酸酸中毒5A13.7
临床定义的亚型或综合征引起的糖尿病5A22.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昏迷白蛋白尿,A2级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白蛋白尿,A2级(GB42.0),属于持续性蛋白尿或白蛋白尿分类下的一个实体类目。其特征为尿液中存在过量的白蛋白,表明肾小球滤过功能出现异常。具体表现为尿白蛋白排泄率在30-299 mg/g肌酐之间(即3-30 mg/mmol)。这种状态通常被称为微量白蛋白尿或轻到中度白蛋白尿,是早期肾脏病变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定时采集或点时间尿样本进行定量测定,并根据尿液中的肌酐浓度来校正总体尿液浓度的变化,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病因学特征
-
病理生理机制:
- 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白蛋白尿,A2级的发生主要源于肾小球滤过膜的选择性屏障功能受损。正常情况下,该屏障能够阻止大分子物质如白蛋白从血液进入尿液。然而,在各种病理状态下,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增加或电荷选择性下降,导致白蛋白漏出增多。
- 慢性炎症反应:长期存在的低级别炎症环境可促进肾小球内皮细胞、系膜细胞以及足突细胞的功能障碍,进一步损害滤过膜结构完整性,促使白蛋白通过滤过膜进入尿液。
-
常见诱因:
- 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会加速肾小球硬化过程,引发微血管并发症,其中包括白蛋白尿。随着疾病进展,即使是在无明显临床症状阶段,也可能检测到微量白蛋白尿。
- 高血压:持续高压状态可直接损伤肾脏微循环系统,包括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以及肾小球毛细血管网,从而影响其正常的滤过作用。
- 其他代谢性疾病:肥胖症、胰岛素抵抗状态等均可通过不同途径影响肾脏血流动力学及局部炎症反应水平,间接促成白蛋白尿现象。
-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肾病综合征亦表现为早期白蛋白尿,但通常伴随有更广泛的肾脏结构异常或其他系统受累表现。
- 免疫介导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IgA肾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通过产生抗体攻击肾脏组织引起炎症反应,造成肾小球损伤并导致白蛋白泄露至尿液中。
病理机制
-
肾小球滤过屏障破坏:
- 长期暴露于有害因素下,如高血糖、高血压等,会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由足突细胞、基底膜和内皮细胞组成)发生形态学改变,使其对蛋白质分子的选择透过性降低,进而使得大量原本应被阻挡在外的白蛋白得以通过滤过膜而进入尿液中形成白蛋白尿。
-
局部炎症及氧化应激:
- 在病理条件下,肾小球区域会产生较高水平的活性氧物种(ROS),这些物质不仅可以直接损伤细胞成分,还能激活多种信号通路,增强炎症因子表达,加重局部组织损伤程度,最终促进更多白蛋白渗出。
临床表现
-
无特异性症状:
- A2级白蛋白尿本身往往没有明显的主观不适感,多数患者仅在常规体检时偶然发现。部分人群可能伴有轻微水肿、泡沫尿等症状,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上述体征。
-
辅助检查特点:
- 尿常规检查:普通试纸法可能无法检测到微量白蛋白尿,需通过特异性检测方法(如免疫比浊法)测定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定量分析显示ACR处于3-30 mg/mmol范围内,符合A2级标准定义。
- 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结果在30-300毫克之间,需注意区分总蛋白与白蛋白的检测差异。
- 血清生化指标:肌酐清除率(Ccr)、血尿素氮(BUN)等一般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提示当前尚处于肾功能代偿阶段。
- 影像学检查:如肾脏超声波检查通常显示肾脏大小、形态大致正常,但需结合其他实验室数据综合判断是否存在潜在问题。
参考文献: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2021年版)、《关于尿白蛋白,您真的懂吗?》(360doc个人图书馆)、《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正保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