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未特指分期Unspecifie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更新时间:2025-06-19 01:23:11
编码GB61.Z

关键词

索引词Chronic kidney disease、慢性肾脏病,未特指分期、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衰、慢性低氧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慢性肾毒血症、慢性肾功能减退、慢性肾抑制、慢性肾病、CKD[慢性肾脏病]、CRF[慢性肾衰竭]、慢性肾损害、慢性肾功能不全 [possible translation]、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DKD[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肾硬化、肾小球病变弥漫性硬化性肾炎、弥漫性硬化性肾炎、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慢性尿毒症综合征、慢性尿毒症、慢性尿毒症昏迷、慢性高血尿素、慢性肾脏病伴矿物质或骨病、慢性肾脏病性异常骨病、ROD[肾性骨营养不良]、肾性骨疾病、肾性骨营养不良、肾病性骨营养不良、假佝偻病 [possible translation]、假佝偻病、慢性肾脏病引起的骨矿化异常、慢性肾脏病引起的骨转化异常、慢性肾脏病引起的骨更新异常、慢性肾脏病引起的骨量异常、慢性肾脏病引起的疑似肾性骨营养不良、慢性肾脏病引起的其他肾性骨营养不良、氮质血症性骨营养不良、失磷性肾小管疾病、磷酸盐丢失性肾小管疾患、肾性侏儒症、肾性侏儒、肾性幼稚症、肾性佝偻病、肾性矮小、肾病性侏儒症、肾性矮身材、肾性矮小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生化指标异常、慢性肾脏病引起的高钙血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低钙血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高磷血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低磷血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高甲状旁腺激素、慢性肾脏病引起的高甲状旁腺激素[iTPH[]、慢性肾脏病引起的低甲状旁腺激素、低iTPH[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脏病引起的低维生素D、慢性肾脏病引起的高碱性磷酸酶、慢性肾脏病引起的低碱性磷酸酶、慢性肾脏病引起的钙化异常、血管钙化、脉管系统钙化、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血管钙化、瓣膜钙化、慢性肾脏病引起的瓣膜钙化、软组织钙化、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软组织钙化、其他钙化、慢性肾脏病引起的其他钙化
缩写CKD
别名慢性肾炎、慢性肾损伤

慢性肾脏病,未特指分期(GB61.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金标准

    • 持续性肾功能异常:肾小球滤过率(GFR)<60 mL/min/1.73m²持续≥3个月(KDIGO指南)。
    • 肾脏结构损伤证据:影像学(超声/CT)显示双侧肾脏萎缩(长径<9cm)或皮质变薄(<1.5cm)(NKF-KDOQI指南)。
  2.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肾功能标志物异常
      • 血清肌酐持续升高(男性>1.3 mg/dL,女性>1.1 mg/dL)
      •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m²
    • 肾脏损伤标志(至少符合一项):
      • 持续性蛋白尿(尿蛋白≥30 mg/g肌酐或尿白蛋白/肌酐比≥30 mg/g)
      • 肾小管功能异常(如低比重尿、夜尿增多)
      • 影像学提示慢性肾脏病变(肾脏缩小、皮质变薄)
  3. 支持条件

    • 临床表现:高血压(≥140/90 mmHg)、水肿、贫血(Hb<13 g/dL男性,<12 g/dL女性)
    • 实验室指标
      • 高钾血症(血钾>5.0 mmol/L)
      • 代谢性酸中毒(血HCO₃⁻<22 mmol/L)
      • 钙磷代谢紊乱(血磷>4.5 mg/dL,iPTH>65 pg/mL)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实验室检查]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病理检查] B --> B1[肾功能指标] B1 --> B11[血清肌酐] B1 --> B12[eGFR] B1 --> B13[胱抑素C] B --> B2[尿液分析] B2 --> B21[尿蛋白/肌酐比] B2 --> B22[尿沉渣] B2 --> B23[24小时尿蛋白] C --> C1[肾脏超声] C --> C2[CT/MRI] D --> D1[肾活检]

判断逻辑

  1. 血清肌酐与eGFR
    • 肌酐升高+eGFR下降→提示肾功能减退
    • eGFR 45-59 mL/min/1.73m²→CKD 3a期
  2. 尿蛋白/肌酐比
    • 30-300 mg/g→微量白蛋白尿(早期肾损伤)
    • 300 mg/g→显著蛋白尿(肾小球损伤)

  3. 肾脏超声
    • 肾脏长径<9cm+皮质变薄→慢性化改变
    • 皮髓质分界不清→间质纤维化
  4. 肾活检
    • 肾小球硬化>50%+间质纤维化→确诊慢性病变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正常参考值 异常意义
血清肌酐 男0.7-1.3 mg/dL
女0.6-1.1 mg/dL
>上限值提示肾功能减退,每升高0.3mg/dL≈GFR下降30%
eGFR ≥90 mL/min/1.73m² <60持续3个月→CKD诊断;<15→终末期肾病
尿蛋白/肌酐比 <30 mg/g 30-300→早期损伤;>300→显著肾小球病变
血钾 3.5-5.0 mmol/L >5.0→高钾血症(肾功能排泄障碍),需紧急处理
血红蛋白 男>13 g/dL
女>12 g/dL
<正常值→肾性贫血(EPO缺乏),需补充铁剂/EPO
iPTH 15-65 pg/mL >65→继发性甲旁亢(钙磷代谢紊乱),需限磷/活性VitD治疗
血磷 2.5-4.5 mg/dL >4.5→高磷血症(肾排泄减少),加速血管钙化

四、总结

  • 诊断核心:持续3个月的GFR<60 mL/min/1.73m²或肾脏结构损伤证据。
  • 关键检查
    • 首选:血清肌酐+eGFR计算(CKD-EPI公式)
    • 确诊:影像学示慢性化改变(肾脏萎缩/皮质变薄)
  • 风险分层
    • 蛋白尿程度(ACR)决定进展速度
    • eGFR分期指导治疗干预时机

参考文献
KDIGO 2012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CKD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NKF-KDOQI 2002 CKD Classification Guidelines
《中华肾脏病杂志》慢性肾脏病诊断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