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获得性阴道异常Unspecified Acquired abnormalities of vagina

更新时间:2025-06-19 05:25:06
编码GA14.Z

关键词

索引词Acquired abnormalities of vagina、未特指的获得性阴道异常、获得性阴道异常
缩写Acquired-Vaginal-Anomalies-NOS
别名获得性阴道病、后天性阴道疾病、非先天性阴道异常

未特指的获得性阴道异常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阴道活检显示非特异性炎症改变(如黏膜层淋巴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异常增生)或结构破坏(如纤维化、瘢痕形成)。
      • 排除其他特定阴道疾病(如萎缩性阴道炎、特定感染性阴道炎、肿瘤性病变)。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标准)

    • 典型临床表现
      • 持续≥2周的阴道异常分泌物(量多、色黄/灰白、异味)。
      • 客观体征:妇科检查发现阴道黏膜充血、糜烂、溃疡或赘生物。
    • 排除特定病因
      • 通过实验室检查排除细菌性阴道病(BV)、念珠菌病、滴虫病等特异性感染。
      • 影像学/活检排除肿瘤性病变(如阴道上皮内瘤变)。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病史特征
      • 近期妇科手术史(如人流术、宫腔镜)或难产史(阴道撕裂伤)。
      • 长期使用阴道刺激性制剂(如高浓度洗液、抗生素栓剂)。
    • 激素水平关联
      • 更年期女性伴血清雌二醇<20 pg/mL(提示萎缩性改变)。
    • 炎症标志物
      • 阴道分泌物白细胞计数>10/HPF(高倍视野)。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病史采集] A --> C[妇科检查] A --> D[分泌物常规] B --> E[手术/分娩史] B --> F[化学物质接触史] C --> G[黏膜外观评估] C --> H[触诊异常结构] D --> I[病原学检测] D --> J[细胞学检查] I --> K[细菌培养] I --> L[PCR检测] J --> M[炎性细胞计数] G --> N[可疑病变活检] H --> O[超声检查] N --> P[病理诊断] O --> Q[囊肿/肿瘤筛查]

  2. 判断逻辑

    • 妇科检查
      • 黏膜充血/糜烂→提示炎症或刺激;赘生物→需活检排除肿瘤。
    • 分泌物常规
      • 白细胞>10/HPF→支持非特异性炎症;线索细胞阴性→排除BV。
    • 超声检查
      • 阴道壁增厚>5mm或囊肿→提示结构性异常。
    • 活检病理
      • 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确诊非特异性获得性异常。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阴道分泌物检测

    • 白细胞>10/HPF:提示炎症活动,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病因。
    • pH值>4.5:支持微生态失衡,但非特异性。
  2. 病原学检查

    • 培养/PCR阴性:排除特异性感染,支持"未特指"诊断。
  3. 激素检测

    • 雌二醇<20 pg/mL:提示雌激素缺乏性萎缩,需激素替代治疗。
  4. 炎症标志物

    • IL-6或CRP升高:反映全身炎症状态,需排查自身免疫疾病。
  5. 细胞学检查

    • 非典型鳞状细胞:需活检排除癌前病变。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确诊路径
    • 必须满足"典型临床表现" + "活检排除特定疾病"。
  2. 鉴别重点
    • 优先排除感染性阴道炎(BV/念珠菌/滴虫)及肿瘤性病变。
  3. 治疗导向
    • 结构性异常→手术修复;炎症为主→局部抗炎治疗;萎缩性改变→雌激素治疗。

参考文献
《妇产科学》(第9版), ACOG Practice Bulletin No. 215, FIGO非肿瘤性阴道疾病诊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