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瞳孔传出系统疾患Unspecified Disorders of the efferent pupillary system

更新时间:2025-06-19 04:32:50
编码9B01.Z

关键词

索引词Disorders of the efferent pupillary system、未特指的瞳孔传出系统疾患、瞳孔传出系统疾患、瞳孔不等大
缩写PDS-U、未特指瞳孔传出系统疾患
别名瞳孔传出系统病、瞳孔传出障碍、瞳孔传出功能障碍、瞳孔传出系统问题、瞳孔传出系统异常

未特指的瞳孔传出系统疾患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瞳孔功能学检测阳性
      • 瞳孔对光反射和近反射分离现象(如Argyll-Robertson瞳孔)
      • 可卡因试验阳性(瞳孔散大<0.5mm提示交感神经通路障碍)
      • 0.125%毛果芸香碱试验阳性(瞳孔过度收缩提示副交感神经超敏)
  2. 必须条件(核心体征)

    • 瞳孔不等大:静息状态下双侧瞳孔直径差异≥0.4mm
    • 对光反射异常
      • 直接/间接光反射潜伏期延长>300ms
      • 收缩幅度减弱≥30%
    • 排除其他特定病因
      • 无明确脑干病变(MRI阴性)
      • 无药物使用史(尤其散瞳/缩瞳剂)
      • 无外伤性虹膜损伤
  3. 支持条件(辅助依据)

    • 调节反射障碍:近点反射时瞳孔缩小幅度<15%
    • 伴随症状:畏光(光照不适评分≥4/10)或调节性视疲劳
    • 动态观察:症状持续>3个月且波动性进展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瞳孔功能评估] --> B1[基础瞳孔测量] A --> B2[反射功能检测] B1 --> C1[静息瞳孔直径] B1 --> C2[暗室瞳孔散大能力] B2 --> C3[对光反射潜伏期] B2 --> C4[近反射收缩幅度] A --> D[药物激发试验] D --> E1[可卡因试验] D --> E2[毛果芸香碱试验] F[病因排查] --> G1[脑部MRI] F --> G2[血清梅毒检测] F --> G3[血糖/HbA1c]

判断逻辑

  1. 基础瞳孔测量
    • 直径差>0.4mm提示异常,需结合光照条件
  2. 对光反射检测
    • 潜伏期>300ms提示副交感通路障碍
    • 收缩幅度<30%需排除虹膜器质性病变
  3. 药物试验
    • 可卡因试验:散大不足提示交感神经病变
    • 毛果芸香碱试验:过度收缩提示去神经超敏
  4. 病因排查
    • MRI阴性排除中脑病变
    • FTA-ABS阴性排除神经梅毒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瞳孔直径差 <0.4mm ≥0.4mm提示传出通路障碍,需结合反射测试
对光反射潜伏期 200-250ms >300ms提示副交感传导延迟,见于动眼神经病变
毛果芸香碱试验 瞳孔缩小≤15% 缩小>20%提示副交感去神经超敏(如Adie瞳孔)
可卡因试验 瞳孔散大≥1mm 散大<0.5mm提示霍纳综合征可能
血清FTA-ABS 阴性 阳性需排查神经梅毒(Argyll-Robertson瞳孔)
HbA1c <5.7% >6.5%提示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可能
脑脊液寡克隆带 阴性 阳性提示脱髓鞘疾病(如MS)累及中脑

处理建议

  • 药物试验异常 → 神经电生理检查
  • FTA-ABS阳性 → 神经梅毒规范治疗
  • MRI异常 → 神经科会诊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确诊路径
    • 核心体征(瞳孔不等大+反射异常)+ 药物试验阳性
    • 排除其他特定瞳孔疾患(ICD-11 9B01类目下疾病)
  2. 鉴别重点
    • 可卡因试验区分交感/副交感病变
    • 0.125%毛果芸香碱鉴别强直性瞳孔
  3. 预警指征
    • 突发瞳孔不等大伴头痛 → 紧急MRI排除动脉瘤
    • 光反射消失+共济失调 → 排查神经梅毒

参考文献

  • 《实用神经病学》(第4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华眼科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Neur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Autonomic Disorders (2021)
  • Pupillometry Guidelines,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