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被动物螫伤或毒害的方式故意自害Intentional self-harm by being stung or envenomated by animal
编码PC47
关键词
索引词Intentional self-harm by being stung or envenomated by animal、通过被动物螫伤或毒害的方式故意自害、通过被陆生哺乳动物螫伤或毒害的方式故意自害、通过被海洋动物螫伤或毒害的方式故意自害、通过被爬行动物或两栖动物螫伤或毒害的方式故意自害、通过被昆虫或鸟类螫伤或毒害的方式故意自害
缩写动物螫伤自害、动物毒害自伤
别名被动物蜇伤自残、动物蜇伤自害行为、利用动物毒性自残、动物蜇咬自伤
通过被动物螫伤或毒害的方式故意自害(ICD-11 PC47)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行为意图证据:
- 明确自述或第三方证实患者主动寻求动物接触以实现自害目的(如故意激怒毒蛇、黄蜂等)。
- 毒理学证据:
- 伤口分泌物/血清中检出特异性动物毒素抗原(ELISA法阳性)。
- 行为意图证据: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典型损伤体征:
- 符合动物螫伤的局部特征(毒刺残留、局部坏死性伤口或典型螫痕)。
- 心理行为评估:
- ICD-11或DSM-5诊断的抑郁症/边缘型人格障碍等精神疾病基础。
- 时间关联性:
- 自伤行为与精神症状恶化期存在明确时序关联。
- 典型损伤体征:
-
支持条件(加强诊断依据):
- 全身中毒表现:
- 血压波动(收缩压<90 mmHg或>160 mmHg)伴心律失常。
- 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100×10⁹/L或INR>1.5)。
- 过敏反应阈值:
- 出现全身性荨麻疹或支气管痉挛(血组胺>10 ng/mL)。
- 全身中毒表现: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基础评估] A --> C[毒素效应评估] A --> D[精神心理评估]
B --> B1[伤口检查:毒刺残留/螫痕形态] B --> B2[生命体征监测:血压/心电图] B --> B3[感染指标:CRP/PCT]
C --> C1[毒素检测:ELISA抗原分析] C --> C2[凝血功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 C --> C3[器官功能:肌酐/ALT/CK-MB]
D --> D1[精神量表:PHQ-9/BDI] D --> D2[结构化访谈:SCID-5] D --> D3[风险评估:哥伦比亚自杀严重程度量表]
判断逻辑:
-
伤口检查:
- 毒刺残留→推断动物种类(如蜜蜂螫伤留刺,毒蛇咬伤见牙痕)
- 坏死性伤口→提示细胞毒性(如蜘蛛、蝎子)
-
凝血功能:
- D-二聚体↑ + 血小板↓→血液毒素效应(蝰蛇/毒蝎)
- 正常凝血→神经毒素主导(眼镜蛇/海蛇)
-
精神量表:
- PHQ-9≥15分→重度抑郁发作,需紧急心理干预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异常值 | 临床意义 | 处理建议 |
---|---|---|---|
毒素抗原检测 | ELISA阳性 | 确诊特定动物毒素暴露,指导抗毒血清选择 | 立即使用特异性抗毒血清 |
D-二聚体 | >5.0 μg/mL | 提示血管内凝血激活(VICC),见于血液毒类动物 | 输注FFP + 抗凝治疗监测 |
肌酸激酶(CK) | >1000 U/L | 横纹肌溶解风险(神经毒素致肌肉持续收缩) | 水化+碱化尿液,监测肾功能 |
血清组胺 | >10 ng/mL | 重度过敏反应,可进展至休克 | 肾上腺素0.3mg IM + 糖皮质激素 |
肌钙蛋白I | >0.5 ng/mL | 心肌损伤(毒液直接心脏毒性) | 心电监护+心肌保护治疗 |
PHQ-9抑郁量表 | ≥20分 | 极高自杀风险 | 强制精神科住院+1对1监护 |
四、诊断流程总结
-
首要任务:
- 确认伤口符合故意暴露特征(非意外伤害分布模式)。
-
关键诊断:
- 满足"金标准"或"必须条件"中任意2项+1项支持条件即可临床确诊。
-
致命风险处置优先级:
mermaid graph LR 毒素效应 --> 抗毒血清治疗 凝血障碍 --> 凝血因子替代 过敏反应 --> 肾上腺素抢救 自杀风险 --> 精神科紧急干预 -
禁忌:
- 避免仅凭单一实验室异常(如CK升高)诊断,需结合行为学证据。
参考文献:
- WHO《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临床描述与诊断指南》
- 《默沙东诊疗手册》(毒液损伤章节)
- 《中国毒蛇咬伤诊疗专家共识》
- DSM-5自伤行为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