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潜能未定的高分化肿瘤Well differentiated tumo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H9PN4

核心定义

恶性潜能未定的高分化肿瘤的综合解析


一、组织病理学详细特征

  1. 显微镜下核心表现

    • 滤泡结构:肿瘤由规则或不规则的滤泡构成,可为微滤泡、正常滤泡或大滤泡,偶见简单乳头内折或流产型乳头结构(无纤维血管轴心)。
    • 核特征:细胞核轻度增大、拥挤或重叠,但缺乏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典型特征(如核沟、核内假包涵体、毛玻璃样核)。
    • 包膜侵犯:可疑包膜侵犯(如局部突破包膜但未明确侵袭周围组织),但无血管、淋巴管侵犯或坏死。
    • 生长模式:以滤泡生长为主,实性/梁状区域不超过30%。
  2. 免疫组化特征

    • CK19:通常呈弱阳性或阴性(PTC中CK19弥漫强阳性)。
    • Galectin-3:弱阳性或局灶阳性(PTC中强阳性表达)。
    • TPO(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强阳性表达(PTC中TPO阴性)。
    • 其他标记:CK18、HBME-1、Cyclin D1等可能表达,但特异性较低。
  3. 分子病理特征

    • 基因突变:部分病例存在RAS基因(如K-RAS、N-RAS)突变,与滤泡性肿瘤相似,而PTC多为BRAF或RET/PTC突变。
    • 无典型癌基因特征:未检测到PAX8/PPARG或其它融合基因。
  4. 鉴别诊断

    •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核特征典型(毛玻璃样核、核沟)、CK19强阳性、TPO阴性,且常伴血管/淋巴管侵犯。
    • 非侵袭性滤泡性甲状腺肿瘤伴乳头状核特征(NIFTP):包膜完整无侵犯,滤泡结构为主,核特征类似PTC但无真正乳头。
    • 恶性潜能未定滤泡性肿瘤(FT-UMP):滤泡结构为主,无明确浸润但存在可疑特征(如局灶包膜侵犯)。
    • 良性滤泡性腺瘤:核无异型性,TPO强阳性,无可疑浸润。

二、肿瘤性质

  1. 分类

    • 属于WHO分类中的低风险滤泡性肿瘤(ICD-O编码为1),介于良性滤泡性腺瘤与恶性肿瘤之间,需长期随访。
  2. 生物学行为

    • 恶性潜能未明确,但存在潜在侵袭倾向(如可疑包膜侵犯)。
    • 预后通常良好,但需警惕极少数病例可能进展为浸润性癌。

三、分化、分期与分级

  1. 分化程度

    • 高度分化,保留甲状腺滤泡细胞特征(如TPO表达正常)。
  2. 分期

    • 无明确TNM分期标准,但需评估:
      • 局部侵犯(如包膜突破是否明确)。
      • 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罕见,但需病理排除)。

四、进展风险评估

  1. 临床高危因素

    • 肿瘤直径>4 cm。
    • 患者年龄>50岁。
    • 合并甲状腺癌病史或家族史。
  2. 病理高危因素

    • 可疑包膜侵犯(需多切片确认)。
    • 局灶坏死或核分裂象>3/2mm²。
    • 免疫组化显示CK19强阳性或Galectin-3表达升高。
  3. 复发与转移风险

    • 低复发风险(<10%),但长期随访中需监测局部复发。
    • 远处转移罕见,但若侵犯包膜或血管,风险可能上升至5%-15%。

五、临床管理建议

  • 手术切除后需定期超声随访(每6-12个月)。
  • 若存在高危因素(如包膜侵犯),可考虑甲状腺全切或联合淋巴结清扫。
  • 分子检测(如RAS、BRAF突变)辅助风险分层(需结合临床)。

总结

恶性潜能未定的高分化肿瘤(WDT-UMP)是甲状腺病理诊断中的“灰色地带”,需综合形态学、免疫组化(尤其CK19/TPO联合判读)及分子特征与PTC、NIFTP等鉴别。其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需个体化评估风险并制定长期随访计划。


参考文献

  1. 徐敏洁, 等. 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恶性潜能未定的高分化肿瘤中CK19、Galectin-3和TPO的表达及意义.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2016.
  2. WHO分类(第5版). 甲状腺低风险滤泡性肿瘤分类及病理诊断要点.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8.
  3. Salah El-Deen Yassin F 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well differentiated thyroid tumo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 Journal of the Egyptian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