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听力障碍疾患Unspecified Disorders with hearing impairment

更新时间:2025-06-19 03:31:10
编码AB5Z

关键词

索引词Disorders with hearing impairment、未特指的听力障碍疾患、听觉损失疾患
缩写听力障碍、听障、听力损失、听力下降、耳聋
别名听力不好、耳朵背、听力差、听不清、听力减退

未特指的听力障碍疾患(AB5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纯音测听阈值异常
      • 成人:平均听阈≥26 dB HL(500Hz, 1000Hz, 2000Hz, 4000Hz)
      • 儿童:平均听阈≥16 dB HL(同频段)
    • 排除特定类型聋
      • 无明确病因(如噪声性聋、耳毒性聋、遗传性聋等)且无法归类于ICD-11定义的特定听力障碍亚类(如AB50-AB57)。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持续性听力损失:主观报告或客观检测证实≥3个月的听力下降。
    • 多频率受累:至少2个相邻频率(250Hz-8000Hz)听阈升高≥20 dB。
    • 双侧不对称性:双耳听阈差≤30 dB(排除单侧重度聋)。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症状/体征 阈值标准 临床意义
    言语识别率下降 ≤70%(安静环境) 提示中枢处理障碍
    耳鸣 持续≥3个月 伴随症状(需排除其他病因)
    前庭功能异常 冷热试验不对称≥25% 提示内耳-前庭系统联合病变
    噪声下听力困难 言语识别率较安静环境下降≥30% 特异性听力中枢功能障碍标志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层级诊断路径)
    mermaid graph TD A[初筛检查] --> B1(纯音测听) A --> B2(言语识别率测试) A --> B3(耳镜检查) B1 --> C1{异常?} C1 -->|是| D1[进阶检查] C1 -->|否| E1[排除诊断] D1 --> F1(声导抗测试) D1 --> F2(耳声发射OAE) D1 --> F3(听性脑干反应ABR) F1 --> G1{鼓室图类型} F2 --> G2{OAE引出} F3 --> G3{波I-V潜伏期} G1 --> H1[传导性?] G2 --> H2[耳蜗性?] G3 --> H3[蜗后性?] H1 & H2 & H3 --> I[最终分类]

  2. 判断逻辑

    • 纯音测听
      • 骨导/气导差值≤10 dB → 感音神经性聋
      • 骨导/气导差值>15 dB → 传导性聋
      • 混合型需结合声导抗
    • 耳声发射(OAE)
      • 引出正常 → 外毛细胞功能完整(指向中枢病变)
      • 未引出 → 耳蜗病变(需排除中耳问题)
    • 听性脑干反应(ABR)
      • 波I-V间期>4.4ms → 听神经通路障碍
      • 波形缺失 → 重度蜗后病变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正常参考值 异常意义 处理建议
纯音听阈均值 ≤25 dB HL(成人) ≥26 dB HL:确诊听力损失
高频陡降型(4k-8k Hz↓):提示早期噪声/老化损伤
定制助听器+听力康复
言语识别率 ≥90%(安静) ≤70%:中枢处理障碍
噪声下降幅>30%:特异性听处理疾病
中枢功能训练+环境适应性策略
DPOAE振幅 ≥6 dB SPL 未引出:耳蜗毛细胞损伤
频率特异性消失:局部频率损伤
避免耳毒性药物+听力保护
ABR波V潜伏期 ≤6.0 ms >6.0 ms:听神经传导延迟
波I存在而波V消失:脑干病变
MRI排查听神经瘤/脱髓鞘疾病
前庭冷热试验 CP值(优势偏向)≤25% CP≥30%:单侧前庭功能减退
联合听力损失:提示迷路共同病变
前庭康复训练+病因排查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核心路径
    • 初筛(纯音测听+言语测试)→ 异常者行OAE/ABR → 影像学(CT/MRI)排除结构病变
  2. 关键鉴别
    • OAE正常+ABR异常 → 听神经病
    • 低频损失为主 → 梅尼埃病可能
    • 高频陡降+噪声暴露史 → 需重新评估噪声性聋
  3. 注意事项
    • 儿童必须进行ABR(配合度影响纯音结果)
    • 老年患者需排除阿尔茨海默病相关中枢性聋

参考文献
WHO《听力损失诊断指南(2023)》、AAO-HNS临床实践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听力学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