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外耳非感染性炎症Unspecified Noninfectious inflammation of external ear
编码AA1Z
关键词
索引词Noninfectious inflammation of external ear、未特指的外耳非感染性炎症
缩写WETB、WEI
别名外耳炎-未特指-非感染性、非感染性外耳炎-未特指
未特指的外耳非感染性炎症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感染性病因排除:
- 细菌、真菌、病毒培养及PCR检测均为阴性(需三次独立检测)。
- 无全身性感染症状(如高热、脓毒血症)。
- 组织病理学证据:
- 皮肤活检显示非特异性炎症改变(淋巴细胞浸润 >5个/高倍视野,表皮角化不全)。
- 无肉芽肿、巨细胞或病原体包涵体。
- 感染性病因排除: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核心症状组合(需满足≥2项):
- 持续性红斑(持续>72小时)
- 自发痛或触痛(VAS评分≥4分)
- 顽固性瘙痒(影响日常生活)
- 特征性脱屑(鳞屑直径>2mm)
- 高危因素存在(需满足≥1项):
- 长期佩戴助听器/耳机(>4小时/天)
- 职业性化学暴露史(如美发师、化工厂工人)
- 特应性皮炎病史
- 核心症状组合(需满足≥2项):
-
排除标准:
- 其他特定炎症疾病(如银屑病、脂溢性皮炎、自身免疫性疾病)。
- 近1月内使用过局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1(病史采集) A --> B2(体格检查) A --> B3(基础实验室检查) B1 --> C1(暴露史/过敏史) B2 --> C2(红斑范围测量) B2 --> C3(触痛分级) B3 --> C4(CRP/ESR) B3 --> C5(病原体检测)
A --> D[二级评估] D --> E1(皮肤活检) D --> E2(斑贴试验) D --> E3(耳道内窥镜)
A --> F[三级评估] F --> G1(颞骨CT) F --> G2(免疫球蛋白检测)
- 判断逻辑:
- 皮肤活检:
- 淋巴细胞浸润伴表皮角化不全 → 支持非感染性炎症
-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10% → 提示过敏反应
- 斑贴试验:
- 镍/铬等金属阳性 → 指向接触性皮炎
- 阴性结果 → 需排查物理/化学刺激
- 耳道内窥镜:
- 外耳道水肿伴完整鼓膜 → 排除中耳炎扩散
- 皮肤裂隙深度 >1mm → 提示屏障功能严重破坏
- 皮肤活检: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炎症标志物:
- CRP >10 mg/L:
- 意义:提示持续炎症活动,需评估是否合并隐性感染
- 处理:重复病原检测,考虑短期低剂量糖皮质激素
- ESR >20 mm/h:
- 意义:反映慢性炎症状态,与皮肤增厚程度正相关
- 处理:监测3个月,若持续升高需排查自身免疫病
- CRP >10 mg/L:
-
免疫指标:
- IgE >200 IU/mL:
- 意义:提示Ⅰ型超敏反应参与,需结合过敏原检测
- 处理:启动抗组胺治疗,避免可疑过敏原
- CD4+/CD8+ 比值 >2.5:
- 意义:Th细胞优势活化,指向迟发型超敏反应
- 处理:考虑局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 IgE >200 IU/mL:
-
皮肤屏障功能检测:
- 经表皮失水(TEWL)>15 g/m²/h:
- 意义:角质层屏障严重受损,易继发刺激
- 处理:强化保湿剂(含神经酰胺/胆固醇)
- 皮脂含量 <50 μg/cm²:
- 意义:皮脂膜缺失导致防御力下降
- 处理:补充不饱和脂肪酸外用制剂
- 经表皮失水(TEWL)>15 g/m²/h:
四、诊断流程要点
- 确诊路径:
- 必须满足"感染排除+病理证据",否则归为"疑似病例"
- 支持条件用于指导个体化治疗而非确诊
- 鉴别重点:
- 与早期感染性外耳炎鉴别:重复病原检测间隔应≥7天
- 与局限性银屑病鉴别:观察肘/膝部有无典型鳞屑斑块
- 治疗监测指标:
- 红斑面积减少率(治疗4周应>50%)
- TEWL值(治疗成功应降至<10 g/m²/h)
参考文献:
- WHO《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临床描述与诊断指南》
- Fitzpatrick《皮肤病学》(第9版)非感染性炎症章节
- AAO-HNSF《外耳疾病临床实践指南》(2023更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