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小肠息肉Unspecified Polyps of small intestine
编码DA98.Z
关键词
索引词Polyps of small intestine、未特指的小肠息肉、小肠息肉
缩写XCYX、XCYX-WTZ
别名肠道息肉-小肠-未特指、小肠息肉症-未特指、小肠内突起物-未特指
未特指的小肠息肉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证实:
- 通过胶囊内镜、气囊辅助小肠镜或手术获取的息肉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为息肉性病变(如增生性、炎性或淋巴组织增生性),且排除特定类型息肉(如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及息肉病综合征(如FAP、Peutz-Jeghers综合征)。
- 影像学直接证据:
- CT小肠成像(CTE)或磁共振小肠成像(MRE)显示≥5mm的肠腔内软组织密度影,联合内镜活检证实为息肉。
- 组织病理学证实:
-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间歇性脐周钝痛(发生率20%-40%)伴消化不良(腹胀、恶心,发生率30%-50%)。
- 实验室提示慢性失血:粪便潜血持续阳性(阳性率30%-50%)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Hb<120 g/L,MCV<80 fL)。
- 影像学间接证据:
- CTE/MRE显示肠腔局部充盈缺损但未活检,需排除肿瘤(如淋巴瘤、GIST)。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确诊:满足“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
- 高度疑似(无法活检时):
- 同时满足:
- 典型临床表现(腹痛+消化不良/贫血)。
- CTE/MRE显示≥5mm息肉样病变,且无其他肠道疾病(如克罗恩病)。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内镜检查]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实验室检查]
B --> B1[胶囊内镜:金标准,检出率70%-85%]
B --> B2[气囊辅助小肠镜:可活检,确诊率100%]
C --> C1[CT小肠成像 CTE:敏感度60%-75%]
C --> C2[MR小肠成像 MRE:敏感度50%-65%]
D --> D1[血常规:评估贫血]
D --> D2[粪便潜血:评估出血]
判断逻辑
-
内镜检查:
- 胶囊内镜:首选筛查,发现息肉后需结合病理或CT/MR确认;若未发现息肉但症状持续,需行气囊辅助小肠镜。
- 气囊辅助小肠镜:直接取活检明确病理,广基息肉需评估切除必要性。
-
影像学检查:
- CTE:息肉≥5mm可显影,若呈光滑圆形提示良性;形态不规则需警惕恶性。
- MRE:适用于年轻患者,息肉伴肠壁增厚需鉴别炎症性疾病。
-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Hb<120 g/L且MCV<80 fL提示慢性失血,需排查息肉表面糜烂。
- 粪便潜血:阳性者优先排除结直肠病变,再聚焦小肠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常规:
-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Hb↓, MCV↓):
- 意义:提示慢性隐性失血,需结合内镜评估息肉表面糜烂程度。
- 处理:补铁治疗+内镜下息肉切除(若>1cm)。
-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Hb↓, MCV↓):
-
粪便潜血试验(FOBT):
- 持续阳性:
- 意义:消化道出血标志,需排除息肉溃疡或继发性肠套叠。
- 处理:阴性结果不排除息肉(间歇性出血),阳性需强化小肠检查。
- 持续阳性:
-
炎症标志物(CRP/ESR):
- 异常升高:
- 意义:提示继发性炎症(如息肉表面感染或克罗恩病共存),非息肉特异性。
- 处理:优先排查感染/炎症性肠病。
- 异常升高: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组织病理学(内镜活检)或影像学联合病理。
- 辅助检查策略:
- 无症状者:CTE/MRE筛查 → 发现息肉则行内镜活检。
- 有症状者:胶囊内镜优先 → 阳性者气囊内镜切除/活检。
- 实验室价值:贫血和便潜血提示并发症,但不能确诊息肉本身。
参考文献:
- UpToDate《Small bowel polyps and tumors》2025
- ESGE(欧洲胃肠内镜学会)《小肠息肉管理指南》2024
- 《Sleisenger and Fordtran's 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Disease》(12th 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