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胆囊或胆道疾病Unspecified Diseases of gallbladder or biliary tract

更新时间:2025-06-19 02:33:58
编码DC1Z

关键词

索引词Diseases of gallbladder or biliary tract、未特指的胆囊或胆道疾病、biliary disease, unspecified [No translation available]
缩写胆囊或胆道疾病-NOS、Gallbladder-or-biliary-tract-disease-NOS
别名胆囊或胆道问题、胆囊或胆道病症、胆囊及胆道疾病、胆囊和胆道疾病、胆囊胆道疾病、胆囊与胆道疾病、胆囊病或胆道病、胆囊疾患或胆道疾患、胆囊病及胆道病、胆囊和胆道病

未特指的胆囊或胆道疾病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确诊依据)

  1. 组织病理学确认
    • 手术切除标本或活检组织中证实胆囊/胆道存在明确病理改变(如炎症、纤维化或上皮异常增生)
    • 排除其他特指疾病(胆石症、肿瘤、特异性感染等)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1. 持续性临床症状
    • ≥2项典型症状持续4周以上(右上腹痛、餐后腹胀、黄疸)
    • 疼痛与油腻饮食明确相关(疼痛发作频率≥3次/月)
  2. 客观影像学异常
    • 超声/CT/MRCP显示以下至少1项:
      • 胆囊壁增厚(≥3mm)
      • 胆道扩张(肝外胆管直径≥8mm)
      • 胆汁淤积征象(胆囊内沉积物)

支持条件(强化诊断依据)

  1. 实验室异常阈值
    • 总胆红素 > 25.7μmol/L
    • ALT/AST > 1.5倍正常上限
    • ALP > 1.5倍正常上限
  2. 功能性改变证据
    • 胆囊收缩功能减退(超声脂餐试验:排空率<40%)
    • 胆道动力学异常(胆道测压显示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层次结构
mermaid graph TD A[初筛检查] --> B[腹部超声] A --> C[肝功能+血常规] B --> D[CT/MRCP] C --> E[炎症标志物] D --> F[ERCP/EUS] E --> G[HIDA扫描] F --> H[胆道测压]

判断逻辑

  1. 腹部超声
    • 首选检查,评估胆囊壁厚度、胆管直径、结石
    • 胆囊壁≥3mm提示慢性炎症,需结合临床症状
  2. CT/MRCP
    • 超声异常时启用,明确胆道解剖结构
    • MRCP可无创评估胆管狭窄/扩张
  3. ERCP/EUS
    • 当CT/MRCP不能明确病因时采用
    • ERCP兼具诊断(造影)与治疗(支架置入)功能
    • EUS可检测<5mm微小结石及早期肿瘤
  4. HIDA扫描
    • 评估胆囊排空功能,排出率<40%提示功能障碍
  5. 胆道测压
    • 确诊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金标准

三、实验室检查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异常值 临床意义 处理建议
总胆红素 >25.7μmol/L 胆汁排泄受阻,提示胆道梗阻或肝细胞损伤 结合影像学排查梗阻源
ALP/GGT >1.5倍正常上限 胆管上皮损伤标志,提示胆汁淤积 需MRCP评估胆管状况
ALT/AST >1.5倍正常上限 继发性肝损伤,多见于长期胆汁淤积 监测肝纤维化指标(如FibroScan)
白细胞计数 >10×10⁹/L 合并急性感染(如胆管炎) 立即血培养+抗生素治疗
CRP >10mg/L 活动性炎症反应,提示急性发作期 抗炎治疗+密切监测
血清淀粉酶 >3倍正常上限 提示胆源性胰腺炎风险 紧急CT评估胰腺

四、诊断流程要点

  1. 第一步:症状+基础影像(超声)初筛
  2. 第二步:异常者完善MRCP+肝功能动态监测
  3. 第三步:仍不明确时采用ERCP/EUS+功能评估
  4. 最终诊断:需同时满足:
    • 持续临床症状
    • 影像学结构/功能异常
    • 排除其他特指疾病

参考文献

  • 《ACG临床指南:胆道疾病诊断与管理》(2024)
  • 《欧洲肝病学会胆道疾病实践指南》(2023)
  • 《中华医学会胆道疾病诊断专家共识》(2025)